人格的种类
什么是人格?人格可分为哪几类?
也许你也有过相似的经历,经过几年的分离,再见老朋友的感觉总是令人忍不住的兴奋。起初,你可能不停的想他变成什么样子了。不过,很快你就会高兴的发现站在你面前的这个半陌生半熟悉的人还是你认识的那个老朋友。没变的那部分最本质的核心也就是心理学家口中的人格。
毋庸置疑,人格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陷入爱河,选择朋友,和同事相处,或者和最神经质的亲戚相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人格的痕迹。那么,到底什么是人格?它和气质、性格和态度有什么差异?人格可以测量吗?
很明显,我们常常使用人格这个词。但是如果你认为人格意味着“吸引力”、“魅力”或“风格”,你就混淆了这些概念。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独特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换句话说,一个人过去是什么样的人,现在和将来还是什么样的人,这种一贯性就是由其人格所决定的。同时,每个人独特的才智、价值观、期望、爱情、仇恨以及习惯等构成的总和,也就使我们每一个人都与众不同。
人格和气质也是不同义的。气质是形成个性或人格的“原料”之一,是人格的先天遗传成分,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反应敏感度、活动水平、心境、可塑性。
[人格特质]
心理学家把人的特殊的、稳定的个性品质称为“人格特质”。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特质”的概念谈论熟人或朋友。比如,你说你的一个朋友善于交际、办事有条理、聪明。我说我的姐姐是个腼腆、敏感但极有创造型的人。我们所说的这些就是人格特质,是人们在大多数情境下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点,是从观察到的行为中推论出来的。
同时,我们经常使用特质预测未来行为。例如,你看到你的朋友总是“见人自来熟”,不论在超市里还是在Party上,与陌生人一谈就说得热热闹闹,由此你可以推论出他具有“善于交际”的特点。然后,你可能会以此为依据,预测他将来工作中也是个爱交际的人。
[人格模板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人格特质通常非常稳定。一般人到了二十岁之后,人格就很难再改变了。到了30岁,人格彻底稳定下来,你30岁怎样,到了60岁还差不多是这样。
[MBTI人格理论]
人格(personality) 源于拉丁语Persona,也叫个性。心理学中,人格指一个人在一定情况下所作行为反应的特质,即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独特的行为表现,包括思考方式、决策方式等。每一种人格理论都是一个用来解释人格的概念、假设、观点和原则的系统。人格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理论性的指导框架,我们很容易在理解时迷失方向。
1942年,瑞士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弗洛伊德的学生),第一次提出的人格分类的概念。他认为感知和判断是大脑的两大基本功能。不同的人,感知倾向不同——有些人更侧重直觉,有些更侧重实感。同样,不同的人判断倾向也不同——有些更倾向理性分析得出结论,有些更侧重情感考量,更为感性。同时,这两大基本功能又受到精力来源不同(内向或外向)的影响。近代美国心理学家Katherine Cook Briggs提出大脑的两大基本功能还受到生活方式倾向的影响:计划型和散漫型。这样,MBTI人格模型便出来了:分为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有两个方向,共计八个方面,即共有八种人格特点:
① 我们与世界相互作用方式:外向Extraversion (E)---内向Introversion (I)
② 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感觉Sensing (S) ---直觉iNtuition (N)
③ 我们的决策方式:思考Thinking (T) --- 情感Feeling (F)
④ 我们的做事方式:判断Judging (J) --- 知觉Perceiving (P)
[四个维度的解释]
① 我们与世界的相互作用方式
E 外向 关注自己如何影响外部环境:将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聚集于外部世界和与他人的交往上。 例如:聚会、讨论、聊天。
I 内向 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影响:将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聚集于内部世界,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 例如:独立思考,看书,避免成为注意的中心,听的比说的多。
② 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S 感觉 关注由感觉器官获取的具体信息: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事物。例如:关注细节、喜欢描述、喜欢使用和琢磨已知的技能
N 直觉 关注事物的整体和发展变化趋势:灵感、预测、暗示,重视推理。例如:重视想象力和独创力,喜欢学习新技能,但容易厌倦、喜欢使用比喻,跳跃性地展现事实。
③ 我们的决策方式
T 思考 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喜欢通过客观分析作决定评价。 例如:理智、客观、公正、认为圆通比坦率更重要。
F 情感 以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为重,将价值观作为判定标准。 例如:有同情心、善良、和睦、善解人意,考虑行为对他人情感的影响,认为圆通和坦率同样重要。
④ 我们的做事方式
J 判断 喜欢做计划和决定,愿意进行管理和控制,希望生活井然有序。 例如:重视结果(重点在于完成任务)、按部就班、有条理、尊重时间期限、喜欢做决定。
P 知觉 灵活、试图去理解、适应环境、倾向于留有余地,喜欢宽松自由的生活方式。 例如:重视过程、随信息的变化不断调整目标,喜欢有多种选择。
在以上四个维度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天生就具有的倾向性,也就是说,处在两个方向分界点的这边或那边,我们称之为“偏好”。例如:如果你落在外向的那边,称为“你具有外向的偏好”;如果你落在内向的那边,称为“你具有内向的偏好”。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维度的两个方面你都会用到,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你用的更频繁、更舒适,就好像每个人都会用到左手和右手,习惯用左手的人是左撇子,习惯用右手的人是右撇子。同样,在四个维度上你用的最频繁、最熟练的那种方式就是你在这个维度上的偏好,而这四个偏好加以组合,就形成了你的人格类型,它反映了你在一系列心理过程和行为方式上的特点。
将人们在四个维度上的偏好加以组合,一共可以组成16种大的人格类型,如表演者型、专家型等。佛罗里达大学心理类型应用中心(CAPT)1978年将MBTI升级到量表K,即MBTI第二步”(StepⅡ),把每个维度进一步细分为5个子维度,如外向又细分为Initiating(主动提出),Expressive(擅于表达),Gregarious(合群),Active(活跃),Enthusiastic(热情)五个子维度,内向又细分为Receiving(被动接受),Contained(内敛),Intimate(寻求亲密),Reflective(内省) ,Quiet(沉静)五个子维度。通过复杂的计算机计分程序产生结果——“扩展解释报告”(EIR)——大大提升了性格类型评估的精度和深度(按第二步又分为多少种类型?一般我们不提倡这样进行分类。不过非要计算的话,按2的20次方是1 048 576。可以这样理解:按概率,约105万人中会出现同2个完全相同细分的状况)。
正如上文所说,我们不仅拥有人格特质,还有每个人所独有的才智、价值观、期望、爱情、仇恨以及习惯,这些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与众不同。
你的人格特点由遗传、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决定,不要想象去改变它,但是我们可以在了解性格的基础上对某些趋向的补充和平衡,从而优化我们的决策,更有效地发挥潜力。
[功能运用]
外向与内向是指我们心理能量的作用方向,判断与知觉是我们做事的两种方式。心理学称之为“态度”。感觉与直觉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思考和情感是做决定的方式,心理学称之为“功能”,功能是人格理论的精髓、核心。
每一个人在都会用到四种功能,但对功能应用的喜好程度不一样。等级中第一位的称为“主导功能”,第二位的称为“辅助功能”。每个人都需要运用到这两个过程。
【回顾M B T I】
有时候我们觉得某个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性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实际上,按照荣格的理论,人的性格一旦成型,就很难发生变化,之所以展现不同的表现方式,正是由于环境、经历等因素的变化,表现方式在动态地发展,之前不太使用的功能也得到了相应的发挥。
为了预测人们的行为,我们应该关注内在人格特质还是外在的情境呢?事实上,两者都应该考虑。人格特质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已经知道,人格特质能预测如工作表现、危险驾车或成功的职业生涯。但是情境也会显著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举个例子:看电影时跳舞很反常,同样,也没什么人会在溜冰时睡觉,或在葬礼上讲不合适的笑话。尽管如此,你的人格特质还是会预测你到底会去读书还是去参加Party,或参加球赛。简而言之,人格特质和情境的交互作用决定了我们到底如何行动。
现在,很多心理学家都同意这样的观点,即特质和情境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特质-情境相互作用决定着人的行为。事实上,外部环境和情境影响着人格特质的表现方式。
回到MBTI,如果用左手和右手来做一个比喻的话,一个人的MBTI倾向就是他最熟悉使用的那只手,随着阅历的增加,他也开始练习使用另外一只手。MBTI有四个子量表,分别是:
外倾——内倾(E—I),感觉——直觉(S—N),思维——情感(T—F),判断——知觉(J—P)。
第一个维度:根据个人的能量更集中地指向哪里来区分,分为内倾与外倾两种类型(I—E)。
如果只能用一个维度将人群区分开来的话,那么,这个维度应该是内外、倾向,它是区分个体的最基本的维度。我们以自身为界,可以将世界分为自身以外的世界和自我的世界两个部分,也可称为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外倾的人倾向于将注意力和精力投注在外部世界,外在的人,外在的物,外在的环境等,而内倾的人则相反,较为关 注自我的内部状况,如内心情感、思想。
两种类型的个体在自己偏好的世界里会感觉自在、充满活力,而到相反的世界力则会不安、疲惫。因此,外倾与内倾的个体之间的区分是广泛而明显的,并不像我们平时讲的“外倾者健谈、内倾者害羞”那么简单,具体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外倾型E |
内倾型I |
与他人相处精力充沛 |
独自度过时光精力充沛 |
希望成为注意的焦点 |
避免成为注意的焦点 |
行动,之后思考 |
思考,之后行动 |
喜欢边想边说出声 |
在心中思考问题不善于表露 |
易于“读”和了解;随意地分享个人信息 |
相对封闭,更愿意在经挑选的小群体中分享个人的信息 |
说的比听的多 |
听的比说的多 |
高度热情地社交 |
不把热情表现出来 |
反应快,喜欢快节奏 |
仔细考虑后,才有所反应,喜欢慢节奏 |
重于广度而不是深度 |
喜欢深度而不是广度 |
参照上述的“条条框框”,你能确定你的内外倾向的偏好了吗?当然,不要期望每条标准都完全符合,大部分符合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了。也不要要求每时每刻都以同样类型的方式行事。人毕竟生活在社会中,有时会顺应外在环境的、工作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再外倾的人,在权威人士目前或者十分隆重、严肃的场合,也会是个好的倾听者,再内倾的人,走上领导岗位,该发表意见的还得发表,准备充分的话,也会滔滔不绝。
关键在于,我们需扪心自问: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行事,才是自己感觉最好的,最习惯的。
第二个维度:根据个人收集信息的方式不同分为感觉与直觉两种类型(S—N)。
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接受着信息,这是我们跟上外界节拍的必要前提。但不同类型的个体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同, 这便有了感觉型与直觉型之别。
首先,面对同样的情景,两者的注意中心不同,依赖的信息通道也不同。感觉型的人关注的是事实本身,注重细节,而直觉型的人注重的是基于事实的含义、关系和结论;感觉型的人信赖五官听到、看到、闻到、感觉到、尝到的实实在在、有形有据的事实和信息,而直觉型的人注重“第六感觉”,注重“弦外之音”,直觉型的人的许多结论在感觉型的人眼里,也许是飘忽的,不实在的。注重细节的结果是感觉型的人擅长记忆大量事实与材料, 他们有时候像本“词典”,能清晰地讲出大量的数据、人名、概念乃至定义,常使其他人感到吃惊。而直觉型的更擅长解释事实,捕捉零星的信息,分析事情的发展趋向。
其次,感觉型的人对待任务,习惯于按照规则、手册办事,比如照着手册使用家电,比如看着地图辨认交通路线,而直觉型的人,习惯尝试,跟着感觉走,他不习惯仔细地看完一大本说明书再动手,结果呢?可能比感觉型的人更快地完成了任务,也可能因为失败而须重新开始。感觉型习惯于固守现实,享受现实,使用已有的技能, 直觉型的人更习惯变化、突破现实。简言之,感觉型注意“是什么”,实际而仔细。直觉型则更关心“可能是什 么”。具体区别如下:
感觉型S |
直觉型N |
相信确定和有型的事物 |
相信灵感和推断 |
喜欢新想法—它们必须有实际意义 |
喜欢新思想和概念必须符合自己的意愿 |
重视现实性和常识性 |
重视想象力和独创力 |
喜欢使用和琢磨已知的技能 |
喜欢学习新技能,但掌握之后很容易就厌倦了 |
留心具体的和特殊的;进行细节描述 |
留心普遍的和有象征性的;使用隐喻和类比 |
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情况 |
跳跃性地展现事实以一种绕圈子的方式 |
着眼于现实或现在 |
着眼于未来 |
在我们的周围,两种类型的人都会存在,当然极端典型的比较少,大多数人兼有两种特质,但其中一种会更突出一些,成为本人的特色,也由此可以确定本人的类型。使用哪种方式接受信息都有利有弊。
作为个体,往往只擅长一种,了解到这点,直觉型的人就不必在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面前自叹弗如,感觉型的人也无需在灵动、敏感的直觉者面前不好意思了。当然,我们在享受自我性格类型所带来的优势的同时,也不妨逐渐有意识地弥补弥补弱处,比如说,直觉型的人可多关注一些细节,而感觉型的人可多留神蕴含的潜在信息。
国外的研究表明,25岁以后,伴随着对于人生的反思,个体完善自我性格的倾向会更明确。确定一下你的类型,看看这种类型的优势所在。
第三个维度:根据个人做决定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思维与情感两种类型(T—F)。
这是从作决策的方式来看。仅看这个维度的名称,也许你会觉得,思维型的人是理性的,而情感性的人是非理性的,事实上并非如此。两类人都有理性思考的成分,但作决定或下结论的主要依据不一样。
情感型的人常从自我的价值观念出发,变通地贯彻规章制度,做出一些自己认定是对的决策,比较关注决策可能 给他人带来的情绪体验,人情味较浓。思维型的人则比较注重依据客观事实的分析,一以贯之、一视同仁地贯彻规章制度,不太习惯根据人情因素变通,哪怕做出的决定并不令人舒服。具体区别如下:
思维型T |
情感型F |
退后一步思考,对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 |
超前思考,考虑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
重视符合逻辑、公正、公平的价值;一视同仁 |
重视同情与和睦:重视准则的例外性 |
容易发现缺点,有吹毛求疵的倾向,倾向于批评 |
给人快乐,容易理解别人 |
被认为冷酷、麻木、漠不关心 |
被认为感情过多,缺少逻辑性,软弱 |
认为圆通比坦率更重要 |
认为圆通与坦率同样重要 |
只有情感符合逻辑时,才是正确的,才可取 |
无论是否有意义,认为任何感情都可取 |
渴望成就而激励 |
为了获得欣赏而激励 |
不同性别的个体在这个维度上的偏好有所差异,据研究,大约2/3的女性偏好情感型,2/3的男性偏好思维型,
什么原因造成的?也许社会本身对不同性别的人就给予了不同的期待,期待女性的同情心,期待男性的冷静、客观。
其实,这两种类型无所谓好或坏,重要的是理解和自己不同类型的人的做法,并且尽量避免走入极端,极端的思维倾向,可能会给人“冷酷”的感觉,而极端的情感倾向则给人“无原则”的感觉。看看你的性格在这个维度上会有什么样的偏好?
第四个维度:根据个人最感到舒适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判断与知觉两种类型(J—P)。
这是从喜好的生活方式来看。如果我们看看人们的办公桌上、包内或柜子里摆放的物品,可以发现,有些人经常是井然有序,而有些人就不那么习惯于保持整齐,前者是判断型具有的特征,后者是知觉型的人经常有的状态。 不仅如此,在处事方式上,判断型的人目的性较强,一板一眼,他们喜欢有计划、有条理的世界,更愿意以比较有序的方式生活。
知觉型的人好奇性、适宜性强,他们会不断关注新的信息,喜欢变化,也会考虑许多可能的变化因素,更愿意以比较灵活、随意、开放的方式生活。在做决策时,判断型的人较为果断,而知觉型的人总希望获得更多信息后再决断。逛了两天商场,还决定不了买什么的人,多半是知觉型的。两者的具体区别如下:
判断型J |
知觉型P |
做了决定后感到快乐 |
当各种选择都存在时,感到快乐 |
有“工作原则”:先工作再玩(如果有时间的话) |
“玩的原则”:先玩再完成工作(如果有时间的话) |
建立目标,并准时地完成 |
随着新信息的获取,不断改变目标 |
愿意知道它们将面对的情况 |
喜欢适应新情况 |
着重结果(重点在于完成任务) |
着重过程(重点在于如何完成工作) |
满足感来源于完成计划 |
满足感来源于计划的开始 |
把时间看作有限的资源,认真地对待最后期限 |
认为时间是可更新的资源,而最后期限也是有收缩的 |
多数人兼具两种倾向,只是更偏向某一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会受其它因素影响,改变一贯的方式,如面临紧急的、或期限明确的任务,知觉型的人也会果断起来。兴致所至,也会把物品收拾的整整齐齐,但这些并不是他们常有的行为方式,也不是他们内心感到真正自然、舒服的方式。
作为个体,一方面根据内心的感受识别自我的偏好,发挥优势,另一方面,则要约束一下性格的弱点。如完全的判断型,比较容易走入刻板、教条的境地,完全的知觉型则容易使事情的进行没有限制。
【确定你的类型】
通过对照四个维度的描述,取每个维度上偏好类型的代表字母,即可以由四个字母构成你的性格类型,如ISFJ,即内倾感觉情感判断型,ENFP,即外倾直觉情感知觉型。四个维度、八个端点可组合成下表的16种性格类型,你必然属于其中的一种。
根据每一项倾向性的判定,最终可以得出十六种组合,如下表所示。这其中的每一种都将是独特的类型,没有哪一种类型最好,也没有哪一种类型不好,要记住的是,这就是你,具有独特风格的你。
十六种性格类型表
内倾感觉思维判断 (ISTJ) |
内倾感觉情感判断 (ISFJ) |
内倾直觉情感判断 (INFJ) |
内倾直觉思维判断 (INTJ) |
内倾感觉思维知觉 (ISTP) |
内倾感觉情感知觉 (ISFP) |
内倾直觉情感知觉 (INFP) |
内倾直觉思维知觉 (INTP) |
外倾感觉思维知觉 (ESTP) |
外倾感觉情感知觉 (ESFP) |
外倾直觉情感知觉 (ENFP) |
外倾直觉思维知觉 (ENTP) |
外倾感觉思维判断 (ESTJ) |
外倾感觉情感判断(ESFJ) |
外倾直觉情感判断(ENFJ) |
外倾直觉思维判断 (ENTJ) |
咨询电话:0539-8133371
18265180157(同微信号)15615996176(同微信号)
网址:www.yf991.net
客服QQ:969786807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新华一路与开阳路交汇处东100米路北三楼
上一条:如何更好度过女性更年期
下一条:敏感少女该如何摆脱“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