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背后的逻辑
几年前,我通过朋友结识了一位热衷于人生整理术的女孩。
在某次交谈中,她和我聊到为何要整理自己的生活空间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若是一个人生活空间很混乱,那么她的内心也一定是混乱的。
就在她话音刚落的那一刹那,我感觉自己的脸突然僵住了,因为它给我的震惊,绝不亚于在黑夜中突然被闪电击中。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这不就是我的状态吗!尽管我从不愿面对,但这确实是一个无争的事实:我目前的生活真是混乱极了。
回国发展初期,为了刚刚成立的The Thinker Group,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利用在社交上。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约见各种各样的人,可以说毫不夸张的说,除了上班时间,我几乎不是在饭局上就是在去饭局的路上。
一到周末就开始组织聚会,周五不玩到凌晨不回家,第二天睡到十一点起床,然后洗完澡出门接着会友,去吃brunch。
房子对于我来说,几乎只是一个晚上睡觉的地方。
我很少打理自己的生活,完全不清楚自己有些什么物品,只知道有不少。它们分散在房间不同的地方,有的可能在需要的时候想起,然后得翻墙倒柜才能找到,有的可能永远都想不起来。
我从不关心自己的经济状况,只要卡里有钱就好,也从没有仔细算过有多少存款,更没有什么理财的概念。
我的电脑桌面永远像集市一般凌乱,各种文件杂乱无章的放着,根本无法分辨哪些是旧文档,哪些是修改过的新文档。
我以为自己活得潇洒快乐,但却并没感受到有那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后来我才意识到,那种看似忙碌的生活,不过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空虚。
她那一句话让我从一场绚丽和浮夸的梦中醒了过来,我含着泪花,无比清醒地感受着内心此刻的空虚和失落。
外面的世界突然变得漆黑和寂静,内心的空虚犹如迅猛生长的藤条枝叶,不停蔓延,直至占满我的整个身躯。
它成功地证明了自己的存在,让我再也无法选择忽视。
她是对的。
外在世界不过是内在世界的体现,生活的混乱正是源于我内心的混乱。
我以为可以逃避,但事与愿违的是,自己又被拉回到那些复杂却至关重要的问题:我是谁,我到底想要什么?
只是这一次,我没有选择对抗,也不再用强势来掩饰脆弱,而是选择臣服和面对,因为我想改变。
真正的改变是从2013年初开始的。
有趣的是,这种改变最初并不是我的主观选择,而是由于环境的逼迫。
当时,为了获得充裕的时间去完善创业计划,我辞去了工作。
时间是有了,可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断了收入来源。
为此,我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生活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房租无疑是北京生活很大的开支,于是我搬出原来住的房子,暂时住在朋友家多出来的一个小房间里。
面对如此有限的空间,我发现自己必须重新审视所拥有的物品。
于是,我下定决心准备花时间好好整理一下衣物和生活空间,为此,我还特地买来几本关于整理的书, 心潮澎湃地研究了一番。
等到真正开始动手清理的时候,我才发现舍弃绝不是扔几件东西那么简单,而是一系列的内心变化~
从内在梳理,到与那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自我做斗争,再到放弃对物质世界的依赖,最后回归自我并开始关注内在世界。
我曾经以为改变必须是由内向外的,但其实,外在的行为改变可以反过来推动内在的成长和变化。
这在我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因为外在空间的整洁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开始审视并整理自己的内在空间。
尽管在扔的那一瞬间,我还无比纠结,但放下之后那种突然间由内而发的轻松感让我欢喜得甚至都不愿意回头再看一眼,似乎丢在身后的不只是几件衣服,而是那束缚我已久的包袱。
当然,等到再一次要扔的时候,我还是会经历同样的纠结和不舍,只是几次来回之后,我发现自己居然变得很平静了,甚至会因为恋上那种扔弃之后巨爽无比的感觉而扔上了瘾。
经过两年的时间,这个新的“爱好”居然自然而然地发展成了一系列良好的生活习惯。
现在家里,衣柜、书柜、卧室、客厅全都井井有条,完全没有随意摆放的杂物。
每一个物品都有其规定的所属地方,而且每次使用完之后,我都会物归原处,保持整个房间的干净整洁。
之前读《跑步圣经》的时候,作者在书中提到说,人的身体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当它因为运动而发生积极改变时,便会开始自动拒绝垃圾食品。
我在自己身上也发现了同样的效应,当我的生活因为整理变得规律和有条理时,整个人都在不自觉地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改变。
这种强大的内在思考能力变成了一股积极的正向力量,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把我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这是一种实实在在,深入骨髓,甚至可以称为脱胎换骨的变化。
这种变化从空间整理开始,蔓延到饮食方式,作息习惯,社交生活等等。
如今,我的财务状况相比以前好了很多,不仅开始存钱理财,还多了几个额外的收入来源。
通过长期不断的读书和写作,我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也慢慢梳理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思想脉络和人生哲学。
工作之余,我把原来浪费在社交用于积攒人脉的时间用来旅行行走和培养不同的兴趣爱好。
两年时间,我去了国内十几个城市和六个国家,开始重新跳舞和练习书法,并且学会了打网球和潜水。
总之,这种变化让我感觉很踏实,品味到了一种简单却充实和满足的生活滋味。
去年我为公司组织了一场关于登山的分享会,并邀请了几位刚刚从非洲爬完乞力马扎罗的朋友来分享。
他们的故事动人而精彩,不过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们为了减轻负重,一路走,一路扔的过程,其中有位嘉宾感叹道,等他爬到山顶,打开背包,发现包里扔得只剩下水的那一刻,才恍然明白,原来生命所需是如此之少。
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为这用六天艰辛磨练才换来的生命感悟而动容。
现在我比以前更能明白他们当时的感受。
回想过去的两年,那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自省,做减法的过程。
我发现,事物对我们的价值到底有多少,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
很多东西,我们以为很重要,但除了失去时那一瞬间的不舍,对生活并没有丝毫影响。
事实上,我们并非真正需要它们,更多的只是一种心理上的依赖。
周国平在《生命的品质》一书的序言中写到:
"人来到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利、地位、名声在活。这些社会堆积物遮蔽了生命,我们把它们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为之耗费一生的精力,不去听也听不见生命本身的声音了。"
在经历了这一系列改变之后,我成为了极简主义的信奉者。
尽管苹果的崛起和乔布斯的偶像化,把极简主义之风推上了巅峰,使之成为很多文艺爱好者和设计师们的最爱。
但对我来说,极简主义不是一个用来炫耀和凸显自我的标签,而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实用哲学。
去年,读完《人类简史》后,我明白了个道理:现代生活烦恼的根源之一就在于人类基因进化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外在环境变化的速度。
过去这一百多年,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物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我们的大脑却还停留在原始采集社会,仅仅只进化到了可以有效处理有限的个人财物和社会关系而已。
与那个时候相比,现代生活的复杂程度可以说是在呈几何倍数增长:我们少则有几百件物品,多则上千件,在实物之外,我们还要面对一个庞大的虚拟世界,尽管它不占物理空间,却和实物一样占据着我们的大脑。
除了自己的小世界外,我们还得与外在无数的人和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我们有限的时间也被一而再再而三得碎片化,方便处理各种实时信息和请求。
我们在忙着不断给自己生活增加新的人事物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么一件事情——你所有占有的东西,同时也在占有你。
这绝不是一句心灵鸡汤,而是有理有据的事实。
在文字还没有发明之前,所有的信息都得依靠人的大脑记忆,为了避免忘记,大脑便进化出了一个功能,叫做“rehearsal loop”,其作用就是让一个没有完成的任务在大脑中自动循环重复。
具体来说就是,如果一件事情得要等到将来某时刻才能完成的话,大脑就会利用这种rehearsal loop,间隔性地发出信号来提醒你,事情完成之后,大脑才会发出指令停止信号。
这就是为什么当事情没完成的时候,我们总会感到焦虑和压抑,甚至有种内疚感,就是因为rehearsal loop的存在。同样道理,为了防止我们忘记和丢失物品,大脑进化出类似机制去存储相关信息。
因此,任何所有物,不管是实体还是虚拟的,都会占用和消耗我们的心智,而且拥有的东西越多,越没有条理,被占用的心智空间就越大。
事实上,极简主义能够让我们重新获得对人生的掌控权。
最近几年,自律这个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之而来,兴起了诸如跑步、早起、行动主义之类的群体。
我曾经也参与过这样的群体,并很惊奇地发现不管参与的是什么,一段时间的坚持总能让我更加的自信,人也随之变得越来越积极和快乐。
其实,不仅仅只是跑步和早起,任何一种积极习惯的坚持都能带来同样的主观感受,那就是自我掌控力的增强。
一个人的自控能力越强,他就越积极和主动,生活也就不会因为缺乏自律而失控。
主动和被动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理状态:当一个人发自内心地主动想去做某事的时候,他一定是愉悦并充满激情和动力的,但若是被动而非心甘情愿的话,这件事情便成了一种任务,内心就会产生抵触和不快乐的情绪,而且还会有强烈的拖延倾向。
我们生活中大多数不悦之情都是源于被逼着或催着做那些自己并不愿意但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由此产生的焦虑和压力则极大地降低了我们内心的幸福感。
然而,这个世界上永远都存在我们不想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那么,避免因此而产生焦虑和压力的唯一办法就是自律,因为一个人的自控力越强,就越能够轻松调整内心状态,把被动变成主动,消除抵触情绪,从而避免因拖延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极简主义本身就是一种自律,因为果断舍去生命中那些无关紧要的人事物,保持生活简洁有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拥有很强的自控力。
一旦养成了极简的生活习惯,那些被占有的心智空间就能被释放出来,我们会因此感到轻松和自由,并且能把精力投入到更加重要且有意义的事物上。
极简主义精神的体现不仅仅在于简化物品和人际关系,还在于给生活留白。
对我而言,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另一个实用价值就是,能够节省出来很多闲暇时间去发展自我。
给生活留出足够的闲暇时间对于一个人的精神和人格发展极其重要。
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
在希腊人看来,人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挥其心智能力。
一个人若处于紧张、焦虑或者高压的状态下,便很难拥有创造力。
从大脑的角度来解释,创新就是储存了不同信息的神经元在发生偶然且随意的连接时产生了所谓的灵感和新想法,而这种情况只有在大脑放松的时候才能发生。
因此,给生活多留一些空白,不仅不会影响你的发展,而且会让你因为更强的创造力和更轻松的心态而走得更远。
文章来源于网络出处:《我的十个基本生活信念》
咨询电话:0539-8133371
18265180157(同微信号)15615996176(同微信号)
网址:www.yf991.net
客服QQ:969786807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新华一路与开阳路交汇处东100米路北三楼
上一条:为什么你越提醒我,我越不想做?
下一条:半饱的人生(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