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婚姻会被遗传
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想法呢?一是通过我自身的经历和朋友的经历,我看到了这个普遍的现象;二是通过近两年来的心理学学习,发现有理论依据指向出这个结果。星期二学习小组的课程即将结束,下一阶段将进行释梦理论的学习,今天也想好好的总结下。而且前两天,和一个女友M,聊了很久,我与她分享了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心理路程,帮助她解决了当下的一些心理困惑。我认为,她的经历具有比较典型的意义。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而婚姻的不幸,在这个和平盛世却是最常见也影响最大的不幸了。接触了身边很多人,包括自己,发现,如果一个人说自身婚姻不幸,你去问问,多半夫妻双方至少有一方的父母的婚姻也不幸或者是有很多冲突的。而这是为什么呢?
先来说说M的例子。和M有着共同的好友,但和她直接的接触并不多,断断续续从朋友那里听得到关于她的消息,大约知道她不是很幸福。上周偶然的机会我们联系上了,恰好是周二,便带她旁听了小组的课。回来以后,一路都在聊。那堂课是讲婚姻的主要问题。触动了她很多情绪。她主动和我聊起自己的情况。
她快四十了,实在过得很不顺心。不久前,有个相熟的在加拿大的朋友,劝她干脆出国去,换个生活的环境,也给女儿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前途。这个劝告让她动了心,不过也知道未来的不确定和艰难。很犹豫、很彷徨。
于是,那天她首先急切地问我:“你说我到底要出国去吗?”我问她:“你出国去是为了什么?”她说:“为了女儿。哪怕我吃尽后半辈子的苦也让女儿幸福成长。”目光很决绝,但语气很软。我随后说:“你觉得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是学校教育吗?是国家制度吗?”她若有所思。“其实,你心里知道,最重要的是家庭。你出国去,丈夫必然和你离婚,对孩子来说,家破碎了,再好的环境都比不过一个完整的家。而且,你不能让孩子缺失父亲。”我帮她分析,“所以,你的问题,不是出不出国的问题,是还要不要这个家的问题,或者说是你的情感问题。”
点出了这个问题后,她才向我描述了自己真实的婚姻状况和困惑,放下了心理防线。
她和丈夫有一对双胞胎女儿。现在她和十岁的女儿们住在成都的自己父母家,丈夫工作的原因常居外地。从女儿出生起,丈夫就开始迷上了赌博,打麻将。家里大小事情从不过问,两个女儿生病也从来不照顾。她哭过、劝过、吵过,甚至要离婚,丈夫都没有悔改,但也不和她离婚。后来因为工作,他们就分居两地了,彼此倒淡漠下来。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吵架,不在一起时,也没有任何牵挂。十年来,夫妻同房很少,即使在一个床上,她也要求不到丈夫一个温暖的拥抱。但是,丈夫说,还是爱她,不会离婚的。
为此,她非常痛苦。从去年开始,看佛教方面的书,希望能寻求解脱。但是,她放不下俗世,生活中有那么多实际的问题要解决。住在父母家,父亲每天都骂她和她女儿,母亲全力护她们;她想搬出来住,但自己要工作学习没时间照顾女儿;女儿常常见不到父亲,见到父亲后,也得不到很多关怀,而她又不得不依赖丈夫的经济来源共同抚育女儿;还有她职业规划的问题,想换工作……每天都是烦恼的事。
她最懊恼的是,自己的家丈夫不负责任,全然是她一个人在支撑,而自己在父母家委屈求全,无处可逃,这样下去,很影响孩子们的成长。我问她:“能先谈谈你自己家吗?”
她说,她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两个弟弟,父亲和母亲关系不好,两个人个性都很强,总吵架,父亲喜欢在外面晃荡,回到家就喜欢骂他们,很瞧不起他们,母亲为此也就更护他们,但他们都感到被约束和压抑着。说到这里,我插话:“亲爱的,你不觉得你丈夫其实很象你父亲吗?而且,你自己的孩子现在在你父母家,是不是就在重复着你小时候的经历呢?”她一下楞住了。半晌回过神来:“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呢?是这样的,你越说越是这样!怎么会这样呢?”
我说,刚才我们谈过,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父母的婚姻模式或者相处模式是我们接触最早的家庭模式,从而形成我们最早的婚姻观或者家庭观。潜移默化中,我们形成了对父母婚姻模式的认同或者反向认同。又由于俄狄浦斯情结作用,普遍的女儿会找父亲那样的丈夫,儿子会找母亲那样的妻子。
她听了后说,“我其实很反感找父亲那样的人做老公的,但是没想到,还是一样的!”我解释道:“你反感父亲,那是你意识上的。潜意识里并不这么认为,或者由于对父亲的爱,或者由于性格特质的遗传,潜意识让你趋向于认同父亲。所以你不自觉中会找父亲那样的男人。当然,不仅是对父亲的认同,你对母亲也是相当认同的。所以,当你找上象父亲那样的男人做老公时,就不自觉地用你母亲对待父亲的方式对待老公,重复你过去家庭中的模式,以爱的名义控制对方、控制孩子,结果让老公离得越来越远,越来越象你父亲。”
她反问,“那如果我实际中找了完全和父亲相反的人会怎么样?”我笑笑说:“这个啊,我自己就是个例子。从小,我父母就吵架甚至打架,而起因往往是由于父亲是个事业型的人,不怎么顾家,而且爱喝酒,喜欢和异性亲近。所以,我的前夫,没有事业心,顾家,不沾烟酒,不好和人交往。全然和我父亲相反。而且他的父母性格不合也是爱吵架的。
我继续说:“我们结婚三年没有吵过一次架,因为双方都在意识里告诫自己不能象我们的父母那样。其实吵架,也是双方沟通的一种方式。我们都在回避这个沟通方式,而其他的沟通又不那么好,所以很多冲突和矛盾就压抑了。结果,只吵了一架就离婚了,还是不幸的。”我顿了顿,“后来我才知道,做出完全相反的事情实际上也是被控制的表现。因为过分地走向了完全与父母婚姻模式相反的方向,我依然被它控制着。”
M说,“你这样说来,我好象明白了。那什么是反向认同呢?”“反向认同,就是自己的个性、行为、思想与父母中同性一方完全相反发展。”我解释。M说:“哦,那这样的话我大弟就是反向认同了。”随后,她谈到其大弟的情况。大弟从小在家里就很懂事,有责任感,对家人都很好,甚至她什么事都听她大弟的,但是,大弟到现在三十好几了,就是不结婚。大弟说,看到父母这样的婚姻都够了,不想结。
我说,这样看来,你大弟是完全不象你父亲的,那你小弟呢?她笑了笑:“小弟也象我父亲,他已经离了一次婚了。”
谈到这里,她已经比较释然了。她说:“看佛教的书,就是要我放下执着,要出世。可是,我心静不下来,依旧是痛苦。今天听你说了这些,感觉轻松多了。”我也感慨:“人其实最恐惧的是不可控制感,不知道自己的痛苦究竟来自哪里,它什么时候来,还会不会再来。而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原来你目前的痛苦、困惑或者不幸是从那里来,来自家庭或者某些创伤性事件,来自过去。知道了来源,可以消除恐惧,痛苦也变得可以承受了。”
M深深地点了点头,沉思一会儿,问:“其实我不想重复我父母的模式,我如何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呢?”我说:“你问得太好了。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就是帮助自我的成长。我自己这两年的经历就是一种成长。通过学习或者接受咨询,把潜意识的东西意识化后,我们就可以控制了,从而打破遗传的惯性。”
“那我该怎么做呢?”我说:“今天我是作为朋友,而不是咨询师,给你几点建议。你可以看看是否采纳。比如,首先你要搬离父母家,哪怕只是租一个房子,你只有周末和女儿在那个房子里,也要这样,因为你必须脱离你的原生家庭,给你、女儿和丈夫一个家的边界,而边界首先可以借助空间分离出来的。其次,停止对你的丈夫抱怨和指责,用爱和宽容等待他的回归。哪怕,今后他不回归,但对你孩子而言,自己的父亲的位置要放在家里,而不是由外公来代替。而且,女儿这样的年纪要多进行赏识教育,双胞胎要开始分床睡,可以穿不一样的衣服,有不一样的爱好,帮助她们表现自我,形成自我的边界感。最后,你可以开始学点心理学,帮助自己心灵成长,当你努力过了,也许象你说的,丈夫终究不是命里那个人,但你到时候不得不面对分手的时候,已经可以承受与他分离的痛苦了,也可以有力量帮助女儿心理健康成长了。”
我最后说:“要记住,家庭或者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系统,一个人的改变是会带动或影响系统其他人的。”她的眼里有泪光,但目光坚定。她说,“我会马上开始改变的。”
自我的改变与成长,是打破不幸婚姻被遗传的唯一办法。
本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致电删除!
咨询电话:0539-8133371
18265180157(同微信号)15615996176(同微信号)
网址:www.yf991.net
客服QQ:969786807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新华一路与开阳路交汇处东100米路北三楼
上一条:两地分居要防“星期天抑郁症”
下一条:健康的夫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