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的烦恼
《心理咨询师如何看见孩子的内心世界》·王可
采菊的烦恼
在青春期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大多数孩子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叛逆”。
“叛逆”是因为这个时期孩子自主意识增强,好胜心强、想与众不同等心理特点都促使自己去做一些“出格”的事情,这会引起部分老师和家长的焦虑。
为了摆脱这种安全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焦虑,家长就会用很多种方法跟不可理喻的态度来控制孩子,孩子此时会表现的更“出格”。
对于多数家长来讲最烦恼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孩子不听自己的话,而且还和自己对着干,其实家长不清楚对于孩子来讲,孩子会觉得家长不讲道理总和自己对着干,这样双方都会产生强烈的愤怒,就这样,双方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僵化。
无奈在这种与孩子对峙的过程中,家长多以无法承担的焦虑首先做出改变,因为对于多数家长来讲,孩子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另外,对于家长而言在这个时候找个心理咨询师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替自己教育一下孩子,让孩子听家长的话。
在本篇案例中,我既没有同意提升孩子学习成绩为咨询目标,也没有同意我帮家长教育孩子为咨询目标,而是在我看到问题的本质后与家长商量以“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咨询目标,事实证明这也是孩子的内心需求。
采菊(化名),女,14岁,读初二,身高1.53米,短发,不爱说话。
爸爸妈妈反映:孩子不愿学习、任性、不听话,已经有一个月。想通过咨询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提升学习成绩。
我了解到孩子从小对学习就不感兴趣,成绩一直不好,要想提升学习成绩,只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那是太难,这不适合成为当下的心理咨询目标。
而从父母反映的孩子“任性、不听话”现象,我看到了咨询目标应该放在建立和谐亲子关系上,与父母说明我的想法后,父母也同意我的观点。
于是,我和采菊在咨询室内见面了。
在咨询室内,孩子表现出对心理咨询的不理解,看得出来,做心理咨询只是父母单方面的意愿。
在这种情况下,我是不能强迫采菊接受心理咨询这件事情的,而且也根本强迫不得。
采菊虽然是一名初中生,但我是尊重她的。我知道,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和采菊建立起咨询关系。
在咨询室内我向孩子解释说,心理咨询就是帮助人解决心理困惑的,如果在自己遇到想不明白,弄不清楚的问题时,自己一定感到不舒服,如果身边人又帮不上忙的话,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来帮忙。我接着问:“你觉得你现在遇到的问题需要心理咨询的帮助吗?”稍许,孩子回答:“需要。”“那你愿意把心理话对我说说吗?我会帮上你的忙。”我说。孩子嘴角上翘,那种笑让我感觉到咨询关系建立的困难,孩子的笑,表达着一种对我的怀疑,那种笑仿佛在说,你能帮上我的忙,我才不信呢。我似乎感觉到孩子有种强烈的排斥情绪,但是我知道,只要孩子不走,我就会有机会有办法建立好咨询关系,并取得好的咨询效果。
在接下来的谈话里,我向孩子了解问题,但每次,她总是有点反映不过来,要等一会儿才回答,并且回答的慢条斯理,有点不在状态。
我说,咱在咨询室不谈有关学习的事情。这会儿给你做个心理测验吧,这个测验会让你知道你现在的心理状态是怎么样的。孩子一边回答,一边准备出写字的样子,我告诉她,这个测验不用笔和纸,只需要跟着我的引导编故事就可以了。但是,在编故事之前,需要有个放松训练,孩子答应我先学习放松技巧。
接下来,我引导采菊找到自己坐着最舒服的姿势,引导她用“深呼吸”法做放松,孩子按照我的引导去做,但我明显的感觉到,孩子没有体会到做放松的技巧,因为我看到“深呼吸”的动作并没有表现出来,于是我再次给孩子说明怎么做,才会做到真正的放松。
做深呼吸放松练习时,要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呼吸上。吸气时,体会全身紧张紧绷的感觉,直到吸不进气时稍停一秒钟,呼气时注意要把刚才吸进去的那口气缓而慢的彻底的呼出来并体会全身放松下来的感觉。
孩子在我的引导下进入到放松状态,当我引导她对身体每一个部位进行放松的时候,孩子都能感觉到放松带给自己的轻松感,但当我引导到肩部放松的时候,孩子却睁开了眼睛,我问:“怎么了?”她说:“胸部一块大石头压的自己喘不过气来,憋得慌。”此时,我注意到孩子不管在站的时候还是在坐着的时候,背总是直不起来,或许跟这块石头有关,我引导孩子做深呼吸处理憋的情况,我发现,孩子的背直了起来,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同孩子一起做深呼吸,一会儿的功夫,孩子说石头变成原来的一半了,我说行,接着向下做放松。
在这里,我没有做到完全让孩子的胸部放松下来,因为这个问题会在其它部位得到放松的时候,一并得到解决,原因很简单,就是当全身其它部位都得到放松的时候,胸部的那点憋闷感就会被淡化,或者消失。
在全身放松之后,我引导孩子去看她的心理世界,我用到是意象对话技术,采用的是意象对话中的起始意象“房子”(象征心理世界的状态)。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孩子一直是睁着眼睛给我讲她看到的一切,这是我几年来,遇到的第一位睁着眼睛说意象的求助者,但是我知道,不管是睁眼还是闭眼,表达的都是潜意识的心理活动。
采菊向我描述:灰色布料铺成的马路,走在上面感觉到很轻松。大房子是由灰盖成的,里面的空间也大,能看清房子里的东西。有沙发、桌子、花瓶,而让自己感到有些害怕的是一条毛毛虫,求助者看到毛毛虫,想对它说:“我希望你快快长大。”而毛毛虫说:“那么快的长大做什么啊?”“我希望你变成蝴蝶”,而毛毛虫并不是太乐意。
“毛毛虫似乎现在不愿意这么快的就长大,是吗?”我问,“是的。”孩子回答。“既然毛毛虫现在不愿意长大,那我们就允许它现在这样,可以吗?”(在这里,我尊重并接纳了求助者不想这么快就长大的想法)“可以的。”孩子说。
接下来,孩子在房间里发现了黄色的菊花很是新鲜,而且很旺盛的开放,感觉很好。我问:“毛毛虫和花的距离有多远、”“挺远的。”孩子回答。
此时,我看到孩子脸上的微笑和轻松,孩子说,现在在这个房间里的感觉是幸福。(在这里,我看到了采菊内心对性的态度,并且帮助采菊通过了这个心理困难,所以,采菊是高兴的)。
我引导孩子对房间里的一切做告别,但她告诉我,她不愿出来,我同意了她的想法,又给她一分钟的时间。一分钟后,孩子带着满足和快乐出了心房。此时,女孩当初进咨询室的拘谨荡然无存,一脸的幸福快乐感。此时,女孩子的那种自然、开放、快乐的本色已经让女孩子成为一个有朝气的人。就像她看到的菊花一样,新鲜、旺盛!
然后我给采菊布置了作业:回去之后继续看意象中的花与毛毛虫。
然后,孩子高兴的跑着出咨询室,我知道,我和孩子的咨询关系建立起来了。
之后,我与孩子的爸妈谈了一下,对他们提了点建议。
给妈妈的建议:和孩子交流时要充满耐心,不要着急。因为妈妈是一个急性子,而孩子的反映又是那么的慢。
给爸爸妈妈的建议:有空多带孩子出去转转,以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性。
在第二次咨询时,采菊显然比上次开朗了很多。
按照上次的咨询安排,我先和父母谈话,了解上周孩子的变化,并了解父母对孩子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咨询室里,母亲就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变化,孩子和自己顶嘴,不怎么爱学习。但我观察到母亲这次的焦虑到是比上次来的时候少了许多。
父亲说,孩子有所变化,但变化不大。
这次谈话中,我提到了夫妻关系的相处,对孩子成长的好处。夫妻二人同意,并愿意为了孩子的成长而做积极改变。
接下来,我与求助者见面,父母在外等待。
我问采菊,上次回去之后,有没有发现父母的变化?采菊说父母有变化(这让我感觉到父母发现孩子没有什么变化的区别,孩子对父母要求的并不高,只要有点变化,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而在父母那里,孩子的变化,他们却观察不到,也许父母太忙了,也许父母要求的太高了)并且,很喜欢父母现在和自己相处的感觉:很轻松,自己喜欢吃父母做的饭,觉得他们做的饭很好吃,并且爸妈做饭时带给自己的幸福感也很强。
“那你对爸妈的变化,有什么感觉吗?”我问。
采菊说:“我觉得有点对不住他们,自己心里有些内疚。因为看他们为我忙碌,为我操心,而自己却达不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孩子的内疚,让我看到了孩子变化的希望,因为内疚的情绪只有通过自己的付出或行动来获得心理平衡,只有这样,自己才会活的舒服一些。)
接下来,我与孩子一起商量,怎么做,才会减轻自己的这份内疚感呢?我们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求助者同意,并有信心做以下几点:
1.要向爸妈交流,把自己对父母的内疚感表达出来—内疚感来源于爸妈对自己所付出的一切爱,自己并没有实现爸妈对自己的期待。
2.做家务,比如打扫卫生、学着做饭。
3.改变与家长的交流方式,比如不再用“顶嘴”的方式与爸妈交流。
4.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学习。
接下来,我们谈到了上次完成的作业如何。放松看花的意象。毛毛虫已经变成蝴蝶(6岁),蝴蝶和花(8岁)的关系很亲密,蝴蝶采蜜,两者彼此都很喜欢对方,求助者说他们是亲人关系,但在接下来的探讨时,求助者却不时的开心笑,并说,我们不说这个话题了,好吗?我说可以,那就让花和蝴蝶一起面对风和雨吧!(我看到了采菊有比较好的异性同学,并羞怯于去谈这件事情。而我的态度是鼓励求助者和异性同学一起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我们接着转到了另外的一个话题。
我问求助者有什么苦恼需要我帮助,接下来是我与求助者的一段对话:
我:你还想给我谈点什么问题呢?
求:我和别人交往感到别扭
我:和别人交往感到别扭(重复),那和我交往感觉别扭吗?(具体化澄清)
求:不别扭
我:噢,那和爸妈一起呢?同学一起呢?
求:都别扭
我:那和谁在一起感到最别扭,不自然?
求:同学(由此可见,此求助者的一个心理问题为人际关系问题,但作为学生,最苦恼的莫过于同学之间关系的不融洽,因为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感觉到的是压抑,自然不能够活的开心和自信。)
我:噢,那么和班里哪个同学的关系处理起来感到别扭?
求:都别扭
我:是这样,那你觉得和同学交往,别扭在哪呢?
求:不知道(求助者似乎已经习惯性的说“不知道”,从不作思考。)
我:其实你很聪明,也一定知道的,想一想,怎么会感觉到别扭呢?(我在耐心的等待她的回答,等待意味着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也意味着尊重接纳孩子的思考状态。如果这时候自己看着着急,按捺不住急躁之感就会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这样的想法不一定是孩子自己的,最重要的是急躁之感会让孩子受到打击从而压抑自己的情感也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越来越胆小,从别人面前就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就成了别人眼中的笨孩子。)
求:可能是态度不正吧?
我:态度不正?怎么理解呢?
求:很为难的样子,说不出来(可以看得出来,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确实需要提高)
我:是看不起其它同学吗?
求:“不是”(反映较强烈)
我:那是什么呢?
求:是我不知道如何和同学交往,其实我很想交到朋友的。(我理解孩子没有朋友的孤独感)
我知道,接下来,我应该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让求助者学习最基本的与同学交流交往的方法。或许孩子以前知道,但进入青春期,一下子似乎就没有了主意,突然困顿起来。
于是我和求助者商量,设置了两个与同学交流场景:
一.我是求助者的一位同学,性格比较友善,并且也没有什么烦心事,正在看书,她主动和我打招呼。
她看起来真的很为难,不知道如何开头和我说话,我等了她一会儿,她依然感到困难,我于是先和她说话:“你好像有话对我说?”我问。她笑着:“是的,是有话对你讲,我想和你说说话,可以吗?”“当然可以了。”我说。于是我们聊了一阵子,求助者的感觉挺好。并且我们最后约定,我们可以经常交流的,并成为好朋友。
行为练习是要不断巩固的,如果她在班里练习时恰巧遇到友善的同学,这将对求助者的帮助是很大的,当然,如果遇到不友善的同学,就会对求助者的成长带来烦恼和障碍,所以,这种情况在团体咨询中,会得到很好的巩固。因为咨询师没有条件跟求助者进教室,所以现场支持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作为咨询师,能给求助者的是力量,是心理力量。
二.我是求助者的另外一名同学,只不过,这位同学现在正在为一道做不出来的题而烦躁,如果这个时候和他说话,说不定会讨来烦恼。
我在那烦躁的看着书,情绪很不好.求助者:“你在那看什么呢?”我看了她一眼,烦躁的说:“烦死了,一道题目解不出来”
“什么题目啊?我看看。”求助者说。
“你看看吧,就这个。”我指着那道题目对她说。
“那就别做了。”求助者说。
“那可不行,我要是今天做不出来,明天老师会批评我的。”我认真的说道。
“那我再看看。”求助者说完,并认真的看起了题目。
“这样做,不就行了吗?”求助者给我解题目的思路。
我一看,高兴的说:“你说的真对,就是这样,谢谢你啊!”(这是及时的赞赏和鼓励,这对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有好处,并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以后遇到咱俩都不会的题目,咱们也可以请教其它同学或老师。”我说。
她高兴的说:“好的!”(如果有了朋友的支持,有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而对于学生而言,有朋友,就会和自己一起面对一些困难,这其中包括学习困难)。
以上两个场景的情况就是这样,显然,我与求助者谈话的方式和态度求助者是接受的,并且很乐意去做,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最后,我给求助者4个作业,求助者同意。
1.这一周需要和班里的5名同学进行交流,至少要交到一个朋友。
2.要向爸妈交流,把自己对父母的内疚感表达出来。
3.做家务,比如打扫卫生、学着做饭。
4.改变与家长的交流方式,比如不再用“顶嘴”的方式与爸妈交流。
按照我们约定的时间,求助者如约而到。
我们谈起上周作业的完成情况,她说没有做。我料想她会做的有些吃力,但她却说没有做,并且说她不想做,觉得挺烦。我料定好可能在做作业中遇到一些麻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与她探讨作业完成的具体情况。
她说,她只与一位同学做了交流,并且感觉聊的还可以,我说:“也就是说你的作业做了,只是没有做到和10位同学进行交流,是吗?”她说:“是的。”“噢,你虽然没有把这项作业做完,但是你也做了,并且还这位同学聊的挺好,这说明你还是挺棒的,没有完成的作业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接着做。”她答应着。我知道对于从来都没有朋友的孩子来讲,能做到和一位同学交流已经很不容易了。
布置的第二个作业,也没有做,我知道这需要在咨询室里由我引导来完成。
说第三个作业的时候,求助者谈了自己的体会。她说,那天晚上,她想做饭给爸爸妈妈吃,把油到锅里之后,不想妈妈下班回来了,妈妈接着把菜炒了,这样自己感到很失落,也失掉了做作业成长自己的机会。
我在想,如果妈妈回来了,不去厨房,只是等着吃孩子做的饭,或者对正在做饭的孩子加以赞赏,孩子也会感到高兴,只是很多家长在期待孩子成长的同时又怕给自己添麻烦,所以有很多事情就自己代劳了,但家长们并不知道,这样做,孩子永远都不会成长为家长期望中的样子。我决定在这次咨询中与妈妈探讨这个问题。
第四个作业做的不错。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看到孩子在交往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于是我决定带求助者走出咨询室,在现实情景中引导孩子学习如何与人相处。
我拉着她的手,她多次试图挣脱,我都没有放手,我问她为什么不愿意拉着我的手,她说她感觉到别扭,不自然,我并没有因为她的原因而放手,我知道,这是让求助者与人交往获得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其实肢体语言能够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是人与人交往的一个重要方式,而对于求助者而言,她需要这样的方式来获得朋友。很快,她不再挣脱,当她的手在我的手里放松的时候,我知道她的心也在放松,所以,我放开了她,因为她有了与人交往时的自然与放松。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一起转了附近楼里的环境,我有意引导她学习对环境及环境内物品的认识和了解,我知道,这也是学习.我们很开心的上楼下楼,气氛相当快乐。在我们回咨询室的路上,在小广场上她很快的上到体育锻炼场地的双杠上,而我却上不去,她模仿了我对她的态度:“想办法啊。”我心里窍喜,我知道,她在与我的交流中,是不断学习。
我示弱了,我也确实没有上到双杠上去,她说:“原来你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啊。”我说:“是啊,因为我也不是万能的啊。”在外15分钟的时间里,我没有交她如何与人交往,但她时刻体验着成长,体验着成长带来的焦虑和快乐。
见到采菊妈妈的时候,妈妈向我使着眼色并小声说,她挺有个性的,我确定妈妈在向我传递一种信息:这孩子太难处了,太让人费心了。有种无奈的感觉,我却笑而不答,因为我不会认同妈妈传递给我的信息,因为妈妈不了解孩子。
到咨询室后,妈妈坐在沙发上,求助者就坐在了妈妈的身边,而爸爸却坐在一边。整个咨询室的氛围有些尴尬,我感到有些不舒服,因为“坐位”在心理学上来讲是折射心理状态的一种形式,我感觉到这一家人平时的关系会有些拘谨和不自然。
我示意求助者坐到我的对面,求助者不动,我又示意爸爸坐在我的对面,爸爸也没有动,我当时觉得这个现象很有意义,并有想笑的感觉,因为我知道,这个现象再次验证了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只不过,处在困惑中的一家人是认识不到这个问题的。我没有再次调整座位,就在这种氛围下开始了咨询。
我分别向爸爸妈妈了解了孩子上周的变化情况,父母反映,上周孩子与父母说话没有顶嘴(第四个作业完成情况很好),其它的没有太大的变化(父母的眼睛是挑剔的,所以很多的孩子没有成长的信心,因为些许的变化并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孩子那份渴望认同的自尊建立不起来)。“其它的没有什么变化?我听孩子说自己做饭是怎么回事呢?”我引导父母。“噢,是的,有一天晚上我下班回家,发现厨房里有打的鸡蛋壳,我进去一看,孩子正要炒鸡蛋,我就接过手来,自己炒了。”妈妈说。“噢,是这样,也就是说孩子正在做一些她想做的事情,而且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为你们分担一些劳累。”我说。“要是从这一点看,孩子还真是长大了”父母如此表示。“采菊,你是怎么看待那次做饭的问题?”我问。采菊很不自然的说:“要是妈妈再回来的晚一些,就好了。”
显然,采菊内心有些遗憾和失落的感觉,她多想好好的表现一下,给爸妈分担一些劳累。但是爸妈不懂女儿的心思,女儿也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造成了一次成长的流产。我记得我第一次做饭的时候也是这样,想偷偷的一个人把饭做好,只是为了替父母分担一些劳累,但当爸妈夸奖我懂事的时候,我意外收获了劳动的快乐,并觉得自己真的可以,那份自信是父母给的,而这也强化了我以后劳动的积极性,并渐渐养成劳动的习惯。
听完孩子的这句话,母亲有所思,并且说,从这点看,孩子真的是懂事了,我见母亲对孩子的要求很高,但又不能明确希望孩子哪方面得到成长。
我问:“你希望孩子怎么样?”
“孩子听话,只要能学习,哪怕什么家务都不做都行。”母亲说。
这是所有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但是家长并不知道,自己在不断的加码,当孩子做家务的时候,父母忘记了这也是当初咨询的目标之一,当目标达到之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没有适当休息,又要加码,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家长也不知道,学习不仅仅是指学到书本的知识,生活中处处都有学习的机会。也许,父母望女成凤的目标,是让孩子考上大学吧,但这个目标在目前看来,对于采菊而言,很困难。因为采菊从小到大,学习成绩就一直不好,这是事实。
听完母亲的心里话,在我的引导下,采菊也对母亲说了自己的心里话:“就希望妈妈以后不要做家里的家务,一切都由自己来做。”妈妈要说话,我没有让母亲说,因为此时母亲一说话,表达的一定是否定,而对于采菊而言,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这是需要勇气的。至于她能否做到,其实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问:“采菊,你说的一切家务是指哪些事情呢?扫地、倒垃圾、做饭、洗碗、铺床?”她说:“都行。”“那么多的事情,你能忙得过来吗?”我问。“能”采菊说。“是做一周呢?还是一直做下去?”我问。孩子又不好意思,说一周吧。看孩子这样说,妈妈在一边笑着,并且说能答应并支持孩子这样做。其实,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让对方彼此倾听心声的时刻。只有这样,对方才真正知道彼此的需要,不再用不解、埋怨的方式搞的大家都不开心了。
接下来,孩子在我的引导和启发下,说出了对父母的愧疚之情:“爸妈,你们辛苦了,你们很爱我,我对不起你们。”孩子说这话时,有些不自然,总用手遮着脸,孩子说是害羞,是的,不光是孩子,就是我们成人,在面对这样的事情时,也会有些不自然,因为以前毕竟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感情。
爸妈听到这,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感受,激动、感动。说孩子真的是长大了。当爸爸坐在孩子身边时,孩子显然有些不好意思,还问:你坐过来做什么啊?我见爸爸没有反映,我说:因为你们是一家人。
爸妈分别表达着对孩子成长带来的喜悦和激动之情,就在这时,孩子说:“你们不要说了。”然后就哭着跑了出去,我跟了出去,在楼梯口,我把肩膀给了哭泣的孩子,我知道,此时孩子的哭是心理成长的哭,我没有想到这次会出现这样好的效果,当一个人真正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时,会哭。这种哭,会让孩子感触到来自亲人的理解和爱是多么的幸福。我不说话,我用手轻轻的拍着孩子背,任凭孩子哭泣,我知道此时,所有的语言都是多余的。
一会儿母亲过来了,我示意母亲像我一样抱着孩子,母亲显的不知所措,我告诉她,不要说话,就这样抱着就行了。孩子哭着对母亲说,要回家,母亲说,好的,就要走。我说,等一下,让我们回到咨询室平静一下再走。我知道,如果此时他们走了,他们的心情会是紧张不定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蹲在地上,低着头,轻轻哭泣,我知道她的心情正在渐渐平复。我用手不断的抚触着她的后背,这样会让她得到一种安全和温暖感。大概过了2分种,我们回到咨询室,孩子坐在中间,爸妈分别与两边,我此时看到是和谐有爱的一家人。
咨询初期,我们定的咨询目标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我知道,咨询进度到这儿,也算大功告成。
在与采菊一家人互动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作为家长对孩子过度的期望和盲目的焦虑。我们总是说因材施教,但这真的好难,因为对于家长和学校来讲,要想知道孩子是怎样的一种“材”是很难的,就像我们常问自己的问题“我是谁”。但难并不意味着办不到,只是要花精力持之以恒的去做而已。
要想孩子优秀,建议家长们先要看看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接下来就知道自己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和成长。
编辑整理:樱飞心理,投稿邮箱1845765125@qq.com
⊙文章为樱飞心理咨询中心王可原创
⊙若转载,须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侵权必究
⊙主编微信:yf-18265180157
咨询电话:0539-8133371
18265180157(同微信号)15615996176(同微信号)
网址:www.yf991.net
客服QQ:969786807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新华一路与开阳路交汇处东100米路北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