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晋|魔术师原型(五)“文字”的力量
“文字”的背后
虽然文字的诞生与使用,和人类文明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然而,在最初却不是人人都被允许学习和使用文字的。在一些古代的文明当中,只有贵族、祭祀以及神职人员才有权使用文字。相反,奴隶、罪人、平民,甚至女性都曾不被允许学习,甚至连接触文字都是禁忌。
古埃及的历史上,就曾真实发生过这样的事件——法老曾下令杀死过大批奴隶,原因是他们中有人偷学了文字和用于工程测量与计算的符号。而在我国,上古时代虽有仓颉造字的神话,却也不乏对文字本身的销毁以及对文人的迫害。乃至历朝历代,当权者都要在文字上动些手脚——历史上称之为“文字狱”。这个所谓的“狱”既是指因文字、文章而遭受牢狱之苦的文人,同时也形象地道出了文字本身受到囚禁的遭遇。
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无论是政治还是宗教领域中的那些当权者,似乎很害怕文字的传播将对他们奴役平民甚至皇权统治造成威胁与颠覆。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禁要问,在文字当中,究竟潜藏着怎样的力量,竟能令统治者眼中的平民、贱民乃至奴隶,依靠文字一举将由神所授予的“君权”以及神在人间的代言人推下王座?
对比巫术的时代,睁开心目看到意象以及手握“文字”的人类,在曾经那些无形事物的面前,早已不再心怀感恩以及敬畏之心。更不会因为期望自然蒙恩于人,便去虔诚地“祈雨”或是献祭牺牲以求平息天地的怒火。相反,呼风唤雨,号令鬼神,征服自然,甚至令天地、万物都听命于自己——这就是当今人类的野心,同时也是魔法师时代人类精神的体现。
正如步入这一时期的婴儿的人格,他们已经不需要消融掉自身,在融合中去感应大地母亲的存在,亦不再通过充满虔诚与至深渴望的呼唤,企盼着母亲现身于近前。只要在心里将这一切都交给想象,婴儿便能够在任何时候于内心此地中,召唤“妈妈”——这一意象,并在心中与之发生互动。
而如果从经典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亦如弗洛伊德的理论所展示的那样,这一时期的婴儿在人格上,恰是进入到了“肛欲期”——“控制”是其发展的要务所在。我们会观察到,对外婴儿越来越多地将控制的欲望投注到客体处,甚至一个仅仅9个月大的婴孩,你能清楚地在他(她)对客体的呼唤中,听到明确的需求的表达,而且在未能得到满足或及时满足之时,在咿咿呀呀的“语气”中,竟能听出对客体的抱怨与控诉。更为令人称奇的是,大致一岁零三个月的婴孩,竟能步调摇晃地在屋内找到遥控器,然后交给客体,并“命令”其打开电视,调到自己想看的卡通片……
作为成年人,我们可能只是将之视为聊起宝宝时的趣谈,实则却大大低估了此间协助婴儿人格发展的内在原型——借由意象,构建起整个个体内心世界的魔法师原型,也曾令个人(种子)的意志,在天地、自然以及鬼神面前得以彰显。我们以为小魔法师们只是如同逗趣一般在“使唤”妈妈、爸爸或是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而实际上,在所有这些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角色背后,不正是“大母神”、“上帝”等等这些原型的身影吗?这不正是婴孩在为今后与整个世界打交道所做的准备与演练吗?
番外篇01:“控制”与“失控”
大致9个月到3岁,以魔法师原型为主要坐标的人格发展时期,是发展心理上的“控制”的关键时期。其主要表现为,婴儿对客体所实施的控制。我们会发现,这一阶段的婴儿,将以更为丰富的肢体动作、发声和表情,试图令客体明白自己想要表达的需求,并获得相应的满足。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一幕是,婴儿手指某物并发出类似“嗯嗯”的呼唤,继而接收到这一信号的客体闻声而来,伸手指向某物并和婴儿进行确认。理想的情形是,客体能够判断出婴儿的需求所指向的物品,并将其拿给到婴儿的手中。这时,我们会看到婴儿露出满意的深情,甚至还会伴随着肯定的“嗯嗯”声而连连点头。与此类似的情景还有很多,例如,婴儿期望客体的回应、拥抱或是其他形式的满足。同样,得到满足,或是尝试一些努力后而达成目标,往往都会令婴儿的控制欲得到满足。自体心理学中,称这样的时刻为“魔法时刻”——即婴儿会感到自身如同魔法师一般,可令客体为其所号令,从带来“心想事成”的自恋满足。
相反,若是客体长时间没有回应,或是在捕捉婴儿的需求时极度缺少相应的共情和领会能力,则都可能令婴儿感到失望、挫败,甚至是失控和崩溃。此时在心理上,婴儿会感到世界是乏味的,缺少奇迹以及毫无善意的。而在心中遭受挫败的“魔法师”,从此则会努力发展“控制”的人格。无论是对待他人以及和他人的关系上,乃至事物本身,抑或是对自身的要求和自我约束上,都可能表现为极力的控制和克制。尤其是在一个成年人身上,我们往往能看到对他人过多甚至苛刻的要求,以及难以满足的对完美的追求。而回到自身,则会明显观察到的是,刻板的价值观、冷漠的情感以及带有强迫性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这些无疑都是对无法达成“控制”(受挫的魔法师)的补偿。而究其缘由,我们同样会在这两种情况的背后,看到令人难以承受的失控感,甚至是在崩溃过后,深陷对世界以及自身的绝望情绪。
这里,关于仓颉造字的神话,就有一个类似这样的说法。在《淮南子·本经》中提到:“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所在,其足以令上苍和鬼神为之震撼。所谓“天雨粟”在字面上可以解读为“天上下下了粮食雨”——以往我们只是看到人类在祭祀老天爷时,将最为饱满的谷粒作为牺牲捧到上天的近前,如今掌握了造字本领的人类,也获得了来自上天的慷慨馈赠。而对比“鬼夜哭”来看,“天雨粟”或可另行解读为“因为害怕而抖动得如同筛谷子一般”。就像是幻想故事或一些影视文学作品中所演绎的那样——法师在做法之时,常以“一纸灵符”便可命鬼神前来相助。
而还原其心理象征意义,魔法师手中黄纸红字画下的那“一纸灵符”,恰是心理意象本身。亦如前文中所说,意象不仅可以令无形的存在显出形态(令鬼神无所遁形),使得作为抽象理念的原型被赋予样貌(原始意象),更重要的是,在意象之内,亦融入了个体乃至种子的意志与心愿。
番外篇02:文字中的“鬼神”
在意象当中,既包含着原型的能量,也狭带着个人的意志——如果我们用神话的术语来重新诠释这一说法的话,将得到这样的描述——在文字当中,蕴藏着鬼神的力量。而当人在使用文字之时,脱口而出以及落在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将释放出相应的鬼神之力。
实际上,文字从来都不是温婉、软弱的。从“口诛笔伐”、“人言可畏”这样的形容中,便可见一斑。其既可能成为搭建内在人格世界的基石,可安抚人心、陶冶性情,也可能化作利剑,掀起革命,甚至摧毁信仰的庙堂和安宁的生活。
不夸张地说,在我们说出、写下的每一字一言当中,都包含这样的力量。无论我们用文字和语言去送出祝福还是痛下诅咒,是去赞美他人还是鼓励自己,是表达认同抑或提出反对,在这些话语的背后,都包含并释放出了原型的心理能量。
特别是对于成长中的婴幼儿来说,父母、师长的话语,常常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这些人就像是幻想故事中所描绘的“权限更高”的魔法师,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法力、咒语和影响力施加在等级低于自己的魔法师的心里,甚至是灵魂深处。
那些表达认同、赞誉以及鼓舞的话语和文字,往往被孩子在心中用心地珍藏起来,成为受用一生的资源。特别是在未来,当困难临头、身处窘境之时,这些话语中的“法力”就会释放,化作对一个人的庇护、支持和慰藉。
相反,那些“定义”——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指责——这都是你的错,谩骂——你去死吧,侮辱——你就是个烂货,甚至是诅咒——你不会有好的结果……所有这些,都犹如黑魔法一般,被镂刻在孩子的心上。这会给一个人带来的最大的麻烦和阻碍在于,当孩子试图撰写自己的命运脚本之时,这些已然刻在心中且仍在滴血和带来疼痛的文字(意象),该如何处置呢?如果我想书写下阳光、积极和有爱的一生,那么我要将这些散发着腐臭的话语和文字安放于何处呢?
很多时候,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的当中,笔者都会发现这些“魔法师”的身影。比如,当某个来访者在现实中身陷绝境,或是当他(她)正在内心里面对着那些最为难过、痛苦的感受之时,有些“故人”便会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意象或梦中。这些“魔法师”曾在他们的心中留下过那最为动人和美妙的话语,会使人在绝望中因着回想起的那些难能宝贵的时光和经历而重拾希望。相反,笔者也曾和来访者一起去翻找被埋藏在心底的诅咒,而那些至今还令一个人的内心疼痛、滴血的话语,往往已经在反复发酵的岁月过后,成为了对自己以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的恶意。每每这时,遭遇这些“文字”(意象),通常都需要反反复复地去化解附着在上边的黑暗魔力。困难之处在于,这些“诅咒”很可能已经深深在心里扎下根基,乃至牵扯着一个人的生活与命运。
当然,咨询师自己也难免受到波及,在这类的咨询中,这些话语和意象中的黑魔法可能随时都会侵染进咨询师的心里。而在接下来的咨访关系当中,当来访者将这个部分移情到咨询师身上时,后者还常常是处在后知后觉的迷茫当中。甚至这时,我们总是能听到咨询师们一脸冤屈地感慨——“真是难以想象,我可能是最不想这样看她(来访者)的人,但为何她竟会以为我就是这样把她看在眼里呢?”“我明明没有任何对对方的过分期待,为什么对方会坚定地认为我在要求他呢?”“真是搞不懂,我可能是唯一在关系中不会抛弃她的人,但她却说我令她感到了被抛弃的威胁”……如果此时,我们在意象的工作中,请咨询师自己看看咨访关系中“自己的样子”,或是我们仔细找一找近期咨询师的梦境,尤其是在梦到来访者的梦里,我们大都会发现一些线索,甚至直观地看到,当我们在咨询中,试图拆除和化解那些“黑魔法师”的诅咒之时,后者也在悄悄绕到我们的背后,甚至一点点附身到咨询师的心里。
“肃清三界”——人格结构的成型
进入魔法师的时代,人类在天地之间、万物之中也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在最初时日里,天地、自然与鬼神的意志依旧大大影响甚至决定着人类的生死存亡。正如随着意象的出现,婴儿虽然真正步入了个体化的发展时期,但个体的人格结构本身尚且不够稳固,经常会深受来自内部世界——原型、本能及欲望的冲击,以及来自外部世界——客体和环境的叨扰与影响。于是,如何稳固“人间”这一人类疆域的安定,以及在内心和外在世界树立起个体世界的防线,就成了魔法师原型在造字之后,又一项新近的任务。
据神话中所载,黄帝之孙颛顼——这位集“魔法师”与“上帝”于一身的统治者,或者说这位向上帝原型认同并借力的人类魔法师,彻底结束了人类对“巫教”的信仰,并开始供奉天地祖宗。
从对信仰的改革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是,第一,结束巫教(巫术占卜),是将人们的思想意识彻底从“女能事无形”的时代解放了出来,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从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的典型表现。据说在当时,颛顼提出了“男尊女卑”的说法,以至于在田间或路上相会时,女人都要俯首低眉退到一边为男人让路。有人说,正是颛顼所宣扬的“男尊女卑”的思想,造就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重男轻女”的文化。但笔者以为,正如在巫时代的“女能事无形”一事中看到的——这里的“女”并非是指女人和女性,而是“女性的思维方式”,是感受和感应的心理功能。那么,到了新的时代,男尊女卑的真正用意则在于,提示人们重视“男性的思维方式”,从以感受和感应为主导的方式中(占卜),发展起理性的、逻辑的思维。
第二,信仰的对象,从巫术时代的自然、鬼神,过渡到了如今的宗族和祖宗。这里突显出来的,无疑是对作为人类世世代代传承的血脉与精神的信仰。在中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上古时代的传说——愚公移山。在这个故事里,愚公对讥笑他的智叟回应道,“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而正是这样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于是后者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帮愚公搬走了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里,还有一点值得留意的是,据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中认为,夸娥氏和逐日的夸父,都是上古时期的巨人族。其中,“夸”字即巨大之意。那么,我们知道,在东西方早期神话故事中,巨人族往往是第一代的神,是原始的、自然之神。其象征意义有时即自然本身——例如,希腊神话中的火巨人、石巨人,还有北欧神话中的冰霜巨人等等。他们都是早期人类眼中充满畏惧的自然现象。而到了魔法师的时代,人类就是以这种“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意志和精神,不断向自然发起挑战,勇于战胜甚至意图征服自然。
言归正传,在结束了巫教的信仰后,颛顼做了另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大张旗鼓地开始了肃清三界的整顿工作。颛顼将原本混居的神、人、鬼,划分进了各自的辖区当中——天上的世界、地上的世界以及地下的世界。人类从此不再和神鬼居住在同一空间之内,而是有了自己的领地。在这里,笔者有一个猜想。将人神鬼分开,既可以看成是三界的划分,也可以视作是在人自身发生的心理上的“分化”。如果我们看一看神话中对于早期人类的描述,就会发现上古之人,往往样貌是十分奇特的。其身型、长相里,常常带有动物或是鬼神的特点。这也可以看作是人神鬼在人身上、心理上的“混居”。
而熟悉心理学的同仁,也一定从中看到了经典精神分析的模型——超我(神的天上世界)、自我(人的地上世界)与本我(鬼的地下世界)的中国神话版本。因而,从心理象征意义上来说,人、神、鬼的划界,恰是将一个人——一个原始的人,其心性之中的那些似“鬼神”的部分,从人性当中剔除了出去,一部分被抬升为“神”,用以教化、指导和规范人格。而令一部分,则化形为“鬼”,以禁忌、约束和惩戒压抑在潜意识当中。
番外篇03:从墨丘里到上帝的提炼
在荣格的心理学中,尤为重视对“自性”的体验和研究。这一在荣格眼中,被视为“原型之原型”的存在,同时也是基督教的上帝的前身——原始的上帝。其曾是充满野性同时又富于狡黠的黑暗精灵墨丘里,既率真无邪又手握奥秘,是令人疯狂和难以驾驭的原始心性。后来,荣格在一则传说中,发现了这位精灵的去向。故事里说到,精灵墨丘里被囚禁在瓶中,深埋在一棵树下(这也是为什么荣格派将树意象视作是自性的象征的原因),等待着有人前来将其释放……
那么,是谁将这位旧时代的精灵囚禁起来,并埋于树下的呢?这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吗?在荣格看来,精灵墨丘里被“魔法师”滤去所有那些旧时代的杂质,最终提炼成为了基督教的——全知、全善、全能的上帝。而被剔除的部分,则连同墨丘里——这一原始的、神话时代的名号,被埋于树下。
魔法师的时代,是从原始的、自然属性的时代走向文明的、人性的时代,也是从感应迈向理性与逻辑的时代。从此,人们将不再虔诚地附身于大地,听命于鬼神,而是要仰望星空,以文字和符号(意象)来号令鬼神,甚至亲自提炼好神祇,又锻造出了庙堂之上的信仰。而随着新的时代的崛起,文明犹如地平线上初生的太阳冉冉升起。与此同时,旧时代的一切,也终将在此间落幕,随着翻新的土壤,沉降到地下世界,再次归于无形的原型领地。它们沉睡于文明安宁、有序的外表下,令人性沐浴在魔法师锻造的神性光辉之下。但偶尔它们也如同神话中那条睡在地底深处的巨蛇,它翻一翻身,世界便地动山摇。而当它再次醒来时,将颠覆一切的秩序。与此同时,这些旧时代的阴魂,亦是文明那如影随形般的阴暗一面。无论是龙的文化、佛的文化,还是上帝的文化,都有它们暗藏其中的身影。它们是被囚禁在深潭和谷底的逆龙,是被削去面目的第六天魔王波旬,也是敌基督和撒旦,是不允许被提起的名号,更是所有文明的心魔。
捕梦人 史晋
意象对话水晶级咨询师。临床心理学科班出身,意象对话水晶级心理咨询师,督导及培训讲师。跟随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意象对话心理学创始人朱建军先生10余年,是朱建军先生入室弟子之一。
10年里,通过梦境进行自我探索,擅长意象对话、精神分析、释梦、叙事、系统排列及催眠的应用,并借由心理学、哲学、人类学、宗教与神秘学为媒介,探究人类深层心灵奥秘,专注于神话、传说、童话及民俗的心理分析。
国内首本心灵成长自助手册《innerlight心探索》杂志编辑,“捕梦人”及“能量”专栏撰稿人。《时尚健康》、《瑞丽》、《精品购物指南》、《心理月刊》等多家报刊、杂志心理版块特约撰稿人。
咨询电话:0539-8133371
18265180157(同微信号)15615996176(同微信号)
网址:www.yf991.net
客服QQ:969786807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新华一路与开阳路交汇处东100米路北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