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治疗
一、 症状与发展
注意力缺损过动症(ADHD)又称多动症,包括二种病程:一是注意力缺损无法专心,二是过动与冲动而无法安静下来。过动症好发于儿童期,幼儿期出现过动症状通常是器质性因素造成,小学生出现过动症状通常是心因性因素。就临床心理学观点而言,病发年龄愈大,心因性因素占的比例就愈大。因为DSM-Ⅳ上列举的症状仍嫌简略,所以在临床的鉴别诊断上容易出现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部分小学教师对过动症的误解,上课吵闹、走动、不听制止而妨碍授课的学生,很容易被认定为过动儿,而要求家长带到医院鉴定并接受药物治疗。
家长接获电话或通知时,宛如晴天霹雳般惊愕,「有病要吃药」变成字幕在脑中或眼前循环播映,「有这么严重吗?和遗传有关吗?我教坏了吗?」念头四起而不知所从。一般的心理衡鉴工具是纸本量表,分别给老师、父母填写,以及对儿童施测。受测儿童通常会出现心理或行为抗拒而无法完成作业,因为测的是成就而非能力,所以容易被评估为:疑有过动倾向。精神科医师问诊(听完家长说明后或与孩子对话)后,开立的药物通常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利他能(较少用Dexcdrine、Adderall、Cylent)或专思达。家长会把药物交付孩子的老师,确保上午或下午与中午都确实给药与服药。剂量太高孩子会昏沈易睡,剂量太低则无作用。剂量恰到好处孩子就能镇静下来不干扰上课,但是副作用是:头晕、呕吐、食欲减退以及呆滞的眼神,尤其是「发展迟缓」。不干扰上课,上课坐得住,就算治愈了吗?当然不是!利他能减少多巴胺的再吸收,控制过动行为却不能增加专注力。过动儿长大后自动会好吗?不对,过动儿长大后自我意识也更强,年龄愈大资源愈多权柄愈高,偏差行为取代干扰上课的行为,更多的欲望取代更多的嫌恶,「只做想做的事,不做不想做的事」愈没人反对与管理,造成家人与同事更多的创伤,却都被归因于「人格」、「个性」、「品德」的不良,而忽略他是一个「过动的成人」。
二、 过动儿的真相
有些孩子用药无效,有些孩子副作用反应较大,有些父母不愿意孩子继续用药。可是不用药又能怎样呢?有些孩子会继续干扰上课让老师一直质问「为什么不用药?」「他影响其它孩子的受教权」,家长困窘已极。有些孩子继续在家里蹦蹦跳跳吵吵闹闹,有些孩子继续在学校与安亲班惹事生非,有些孩子不读书或读不下书或有读书等于没有读书,令父母师长真的是求助无门。
过动产生专注力不好,还是专注力不好以致过动呢?只是过动,专注力很好;或者只是专注力不好,并未过动。以上四种不同类别,也都被诊断为ADHD,而吃相同的药吗?事实上,DSM-Ⅳ对过动症的诊断项目(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冲动)太简单,无法检别过动儿的真相。其实过动与专注力不良之间,还有一个变项:定向专注力。过动症的衡鉴应该包括三个项目:坐不住(不守常规)、看不久(定向专注力不良)与背不起来(缺乏专注的脑波)。儿童在这三个变项的正负值,表现为「过动鉴别诊断一览表」(如下)。被视为或诊断为过动儿的孩子,其实会有以下8类不同的成因与现况。药物治疗不予细分而给同类的药,心理治疗会依照8类不同状态给予不同的治疗技术与疗程。
过动儿鉴别诊断一览表 | ||||||
类别 |
常规 |
定向专注力 |
专注的脑波 | |||
遵守 |
不遵守 |
好 |
不好 |
有 |
没有 | |
坐得住 |
坐不住 |
看得久 |
看不久 |
背得起来 |
背不起来 | |
1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4 |
○ |
× |
× | |||
5 |
× |
○ |
○ |
|||
6 |
× |
○ |
× | |||
7 |
× |
× |
○ |
|||
8 |
× |
Z |
× |
Z |
× | |
9 |
× |
[ |
× |
[ |
× |
(一) 第一个变项:坐不住(不守常规)
坐不住的现象区分为二种,第一种是器质性因素:包括脑神经分泌物(又是:多巴胺)或其接受器有问题,以及大脑前额叶皮质区有问题。第二类是心因性因素:权力系统倒错故不遵守常规。因为家庭的亲子权力系统倒错,孩子在家里未建立常规,不听话、爱顶嘴、讲条件、拖拖拉拉、故意唱反调、爱发脾气的行为就在家中出现。因为班级的师生权力系统倒错,孩子在班级未建立常规,上课要坐好偏要走来走去,不能说话偏要嚷叫发怪声,老师要大家做什么它就偏不做这个或故意做别的。过动儿会出现三种典型:第一类是器质性障碍故坐不住,第二类是心因性权力系统倒错而坐不住,第三类是两者都有。虽然第三类难以分别谁为因谁为果,但是较常见的是两者都有(不见得是谁因谁果)。第一或第二类很容易分辨,第一类导致的是过多的动作(不是抽动,不同于妥瑞氏症),孩子只是坐不住──还是坐着或站着,只是东摸摸、西扯扯、全身没一刻静止,只是过多的「动作」而非「行为」。孩子上课离开座位走动、丢垃圾、倒水、碰触同学、找人聊天、大声笑个不停、又吵又闹不服管教……,这是不遵守常规的偏差行为(而非过多的动作),是权力系统倒错的第二类。第一、三类在脑波仪上会显示中高频的异常放电,第二类则没有这个现象。临床心理科的心理治疗技术,会依照三个类别而给予不同治疗技术与疗程,儿童心智科则不予区分而给相同或同类的药。
(二) 第二个变项:看不久(定向专注力不良)
孩子经常粗心大意怎么办?
下一条:提升专注力提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