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浪浪山 人人都在浪浪山|从心理学角度说“人人都是小猪妖”
添加时间:2025-08-03
最近,《小妖怪的夏天》里那句"我想离开浪浪山"戳中了无数人的心。那只想要逃离的小猪妖,活脱脱就是当代打工人的真实写照——我们都在自己的"浪浪山"里挣扎,却又找不到出路。
但仔细想想,这世上哪有什么真正的"浪浪山"?不过是我们在心里筑起的一道道围墙。
1. 困住你的不是山,而是心墙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认知扭曲"——我们会不自觉地放大眼前的困境,把暂时的挫折想象成永恒的牢笼。就像那只小猪妖,它眼中的浪浪山,不过是自己内心恐惧的投射。
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85%的焦虑其实都源于对未来的过度想象。我们总以为"换个地方就会好",却忘了问题的根源可能就在自己心里。
朋友圈里的光鲜亮丽,短视频里的诗和远方,都在暗示我们"别人的生活更精彩"。这种社会比较心理让我们不断产生逃离的冲动。
但真相是:
大城市的白领羡慕小城市的安逸
体制内的公务员向往外面的自由
单身的人渴望婚姻,已婚的又怀念单身
正如钱钟书在《围城》里写的那般,人生处处是围城。你以为的"远方",可能正是别人想逃离的"浪浪山"。
3. 与生活和解的三个心理密钥
① 练习"此地此时"的正念
心理学家卡巴金提出,正念的核心就是专注当下。试着每天花5分钟:
感受呼吸的节奏
观察身边的美好细节
接纳当下的情绪
你会发现,浪浪山也没那么令人窒息。
② 寻找"微小的确定感"
在不确定性泛滥的时代,建立生活的小确幸**特别重要:
固定时间的晨间咖啡
每周一次的老友聚会
睡前半小时的阅读时光
这些小小的仪式感,能帮你找回生活的掌控力。
③ 改写你的"人生剧本"
叙事疗法认为,我们都在用故事定义自己。试着换个角度讲述你的故事:
把"被困在浪浪山"变成"在浪浪山修炼"
把"无聊的工作"变成"积累经验的必经之路"
把"失败的尝试"变成"有趣的探索"
语言的重构,往往能带来心态的转变。
4. 人生是原野,不是轨道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有句话:"有时候你想逃离的,恰恰是你需要面对的。"
或许真正的成长,不在于翻越多少座山,而在于学会:
在琐碎中看见星光
在平凡里找到意义
在限制中发现可能
毕竟,这世上本没有浪浪山。当你不再执着于逃离,每座山都可以是你的修炼场。本文来源于网络并进行修改。
周三心理成长小组,帮您梳理情绪,缓解生活压力,疗愈内在,报名热线:18264996697 18265180157微信同号。
下一条:“蒲公英”公益大课堂走进朱夏社区 华诚社区 助力家庭教育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