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大课堂走进银河湾社区 专家支招破解孩子"内动力"难题
2025年8月5日下午,由妇联“蒲公英”公益活动组织的家庭教育大课堂在银河湾社区火热开讲。资深心理咨询师沈馨、谌桂霞、刘庆庆通过趣味互动、理论讲解与一对一咨询,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生动实用的家庭教育指导课,吸引众多家长和孩子积极参与。
一、互动开场:游戏点燃孩子情绪认知
活动伊始,沈馨老师以“表演猜情绪”互动游戏破冰,孩子们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传递喜怒哀乐,现场笑声不断。这一环节不仅迅速拉近亲子距离,更巧妙引出课堂主题——如何唤醒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
二、如何帮助缺乏内动力的孩子。
1.孩子为什么丧失了动力?
深度剖析:四大原因揭示动力缺失根源
沈馨老师结合案例指出,孩子丧失内动力的原因主要包括:
(1)缺乏成功体验
(2)没有控制感
(3)缺乏愉悦感
(4)完美主义倾向
她强调:“当孩子反复经历‘我做不到’的挫败感时,动力系统就会逐渐关闭。”
2.如何帮孩子找回内动力?
科学支招:三步策略重建内驱力
针对如何帮助孩子找回动力,心理咨询师提出具体建议:
(1) 调整期望值: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避免过高要求;
(2) 拒绝填鸭式教育:警惕将孩子视为知识容器,重视实践体验;
(3) 把握成长节奏: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在关键期给予适宜引导;
(4) 解决具体问题:如拆分作业难度、建立“小目标达成”奖励机制等。
3.用什么态度支持孩子?
(1)放大对“学习”的理解,生活即学习
他听到的声音、闻到的味道、感受到的温度、拥有的资源、体验过的事情、日常作息安排、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态度等都是学习。家长能创造的是让孩子拥有安全、温暖、有欣赏、有品质、有规则界限的生活。
(2)观察孩子,接纳孩子与他人的不同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如先天的气质类型、自控状态、智力发展状态、学习类型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孩子偏视觉型,有画面就容易记得住;有的是偏听觉型的,听声音就能学得好;有的是动觉型的,在体验中学习更容易记得住。同时,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学习方式也是不同的,家长要仔细观察和了解,并随着孩子的成长调整支持学习的方式。
教育新视角:生活处处是学习
课程特别强调“大学习观”:“孩子感受到的温度、解决问题的过程,甚至日常作息安排,都是学习。”专家建议家长营造安全、温暖且有规则的生活环境,同时尊重个体差异:“视觉型孩子靠画面记忆,听觉型依赖声音,动觉型需身体参与——因材施教才能激发潜能。”
三、个性化服务:一对一咨询解难题
理论讲解结束后,三位心理咨询师采用分组互动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一对一专业服务。每位咨询师负责2-3位来访者,针对性地解答了亲子沟通、情绪管理、学习压力等方面的困惑。
现场咨询持续时间长,家长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希望社区能定期举办此类活动。
本次大课堂通过“理论+实践”的模式,让家庭教育指导更接地气。本次活动是妇联"蒲公英"公益系列的重要站,不仅普及了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更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妇联负责人表示,“蒲公英”公益项目将持续走进更多社区,播撒科学育儿的智慧种子。
特别推荐:天赋测评——科学测评助力天赋开发
樱飞心理咨询中心的天赋测评服务通过科学分析孩子的先天优势,为个性化教育提供精准参考,受到家长广泛关注。
联系热线:18265180157 18264996697
下一条:华为人均工资高达60万!先看看华为员工的16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