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用四万多小时,王可老师引领厌学少年重返校园
“当孩子拒绝上学,不是在叛逆,而是在发出求救信号。”面对日益突出的青少年厌学问题,临沂樱飞心理咨询中心创始人王可老师如此强调。
从业二十三年来,她累计个案时长四万多小时,帮助很多厌学躺平的孩子重返校园,其中多名学生考入理想大学。王可老师还与刘仁娟老师和范自明老师主编《看见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本帮助家长和教育者理解儿童心理的实用指南。强调透过行为洞察孩子的内心情感与需求,涵盖情绪管理、亲子沟通等主题,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方法,引导成人以共情和理解陪伴孩子成长。
王可老师
一、 厌学背后的真相
青少年厌学问题近年来愈发凸显,许多家长面对孩子的抗拒上学、情绪低落,往往简单归因为“青春期叛逆”或“懒惰”。
然而,王可老师指出,厌学并非问题本身,而是心理需求的“报警信号”。
王可老师分析,青少年厌学的背后有多重复杂因素,包括学业压力过大、专业兴趣缺失、社交适应不良、自我认知偏差等。
她曾遇到不少孩子因一次课堂回答失误被同学嘲笑,就开始恐惧人群,甚至怀疑“所有人都在看我出丑”。
如果父母此时仍不断要求孩子“再优秀一点”,只会加剧孩子的逃避心理。
王可老师强调,早期识别至关重要。当孩子出现频繁抱怨不想上学、找借口请假或逃学、作业拖延、早晨起床困难,甚至出现腹痛、头痛等“躯体化症状”时,家长需要警惕。
二、点亮心灯的方法
面对厌学的孩子,王可老师和她的团队采取了“心理干预+心理疏导+家庭支持” 的综合方案。
建立信任是成功的第一步。
王可老师介绍,初到时,许多孩子对咨询充满抵触。心理咨询师会通过意象对话、沙盘、绘画等非语言沟通方式,逐渐打开他们的心扉。
一位叫小雨的10岁女孩,在持续两周的意象对话咨询后,终于吐露心声:一次课堂回答失误被同学嘲笑后,她开始恐惧人群。
意象对话、沙盘、认知行为疗法是王可老师团队常用的方法,通过逐层挑战“灾难化思维”,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校园场景,逐步重建孩子的安全感。
同时,团队会指导家长调整家庭互动模式:少质问“为什么不上学”,多倾听“你需要什么帮助”。
王可老师建议家长:“孩子的教养方式要放慢脚步,静静陪伴,耐心等待……”
三、显著的干预成果
王可老师领导的樱飞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于2003年,拥有一支优秀、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专家团队。
中心始终以尊重、真诚和无条件积极关注为主要咨询态度,以求助者为中心,以人格成长、心理成熟、增强自主性、自我完善为咨询目标。
二十三年来的辛勤耕耘结出了硕果。
王可老师和她的团队已帮助很多厌学躺平的孩子重返校园,其中多名学生考入理想大学。
这些事件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
有位辍学的少女珊珊,在专业干预下,不仅重返校园,还在中考中以年级前三名的成绩,顺利考上市重点高中。
最近一次咨询时,小雨和妈妈为王可老师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金色的大字“春风化雨引心路 拨云见日照未来”熠熠生辉。
小雨兴奋地向王可老师说:“原来有些眼光也不是那么可怕,我也可以做得很棒!”
四、延伸的公益服务
除了个案咨询,王可老师还积极投身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工作。
2023年,她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培训会上,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培训。
她从六个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包括心理测评结果的使用与注意事项、家庭教养方式的测评结果等。
2014年11月,王可老师还应邀在市民大讲堂举办“如何营造幸福的婚姻关系”专题讲座,为市民解答婚姻中的实际问题。
王可老师指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她建议,避免将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多肯定孩子的努力过程。
“家长需自身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家庭冲突”,充当支持者而非施压者。
如今,王可老师的临沂樱飞心理咨询中心已培训了数名心理咨询师。
她的团队不仅持续为个体提供心理咨询,还活跃在学校、企业、社区,将心理健康知识传播给更多人群。
“理解他,体贴他,信任他……”这是王可老师常对教师和家长们说的一句话。
在她看来,每个孩子都像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需要的只是合适的土壤和耐心的等待。
樱飞心理咨询中心长期致力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个体咨询、家庭咨询和专业培训服务,助力每个家庭构建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咨询热线:18265180157 18264996697微信同号
下一条:父母的权威感是怎么消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