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心简介
  • 新闻动态
  • 咨询导航
  • 心理学堂
  • 活动风采
  • 学术专栏
  • 心理留言
  • 联系我们
心理常识 | 婚姻情感 | 人际关系 | 亲子教育 | 性格调适 | 网瘾网恋 | 考试焦虑 | 职业指导 | 心理测评 | 心理商城 | 案例解析
  • 朱建军简介
  • 意象对话

过于较真的背后,是一种渴望被认同的声音【点击查看】

“乖孩子”的沉默,是成长中最危险的信号【点击查看】

夜不能寐?5大心理因素在作祟!科学应对失眠有妙招【点击查看】

中国•临沂心理咨询师赋能大会【点击查看】

拖延自救指南: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点击查看】

纪舒楠周三成长小组 解开生命的凝固与咬合【点击查看】


  • 【心理常识】
  • 【婚姻情感】
  • 【人际关系】
  • 【亲子教育】
  • 【性格调适】
  • 【网瘾网恋】
  • 【考试焦虑】
  • 【职业指导】
  • 【心理测评】
  • 【心理商城】
  • 【案例解析】
  • 【课程推荐】
  • 【青少年注意力训练】
心理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常识

过于较真的背后,是一种渴望被认同的声音

添加时间:2025-08-21

放下执念,才能拥抱自在

你是否凡事都想亲力亲为,看不惯别人做事的方式?是否总忍不住挑剔指责,习惯与人争辩对错?是否对细节斤斤计较,难以接受他人的质疑?

如果你有这些表现,或许你正在“过于较真”而不自知。这种状态不仅让自己活得很累,也会让身边的人感到压力。但请相信,这并非你的本性,而是内心深处渴望被看见、被尊重、被认同的呐喊。
一、过于较真的六大表现,你中了几条?

1.  事必躬亲,难以放手:凡事亲力亲为,不放心交给他人,甚至常常替别人做完他们本该自己完成的事。

2.  抱怨挑剔,内心委屈:对他人的工作成果总看不顺眼,指责挑剔后却又自己接手,做完了又感到委屈和不甘。

3.  争强好胜,好辩到底:习惯以“真理”和“经验”为由与他人争论,一定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4.  追求完美,畏惧否定:对细节过度苛求,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也无法容忍他人的质疑和否定。

5.  极度敏感,容易多想:对他人的眼神、言语过于敏感,即使远远听到有人提到自己,也会紧张不安,思虑过多。

6.  缺乏共情,得理不饶人:难以真正体会他人的感受,甚至在安慰人时也显得苍白无力,有时还会咄咄逼人。

二、较真背后,是未被看见的创伤

过于较真,本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这类人往往追求完美,性格敏感急躁,容易纠结于过去,担忧未来。他们难以容忍违背自己意愿或与自身价值观相冲突的人和事。

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焦虑和压力之中,抑郁风险也随之增加。过度操心不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也让周围人感到困扰和疲惫。

较真者的内心通常缺乏安全感,容易患得患失。他们试图通过掌控一切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却很少真正为自己而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较真行为的背后,是渴望被听见、被尊重、被认同的深层需求。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被打压、批评、否定,甚至家人也不愿认真倾听他的观点,他就很容易成为这样的“较真者”。

他们的合理想法和情绪长期得不到抒发,内心迫切渴望肯定和认同,从而转化为反复强调、较真辩解的行为模式,以屏蔽外界的否定,维护内心平衡,追求心理上的胜利感。

三、七步走出较真困境,重获心灵自由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有过于较真的倾向,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放下对既定事实的执着:已经成定局的事情,不再纠缠其中,学会接受和放下。

2.  规划未来但脚踏实地:对未来做好规划,但更重要的是踏实地做好当下能做的事情。

3.  不管超出控制范围的事:如天气变化、他人的生离死别等,学会接纳无法控制的事物。

4.  把握认真与较真的度:“认真”与“较真”之间只差一个度。恰到好处是认真,过头了便成了较真。

5.  减轻对自己的压力和期望:学会放松,不要总是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尝试享受生活中的乐趣和美好。

6.  建立健康的交际关系: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不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

7.  练习温柔缓和的沟通方式:与人交谈时,有意识地放慢语速,用温柔缓和的语气表达。
爱自己,是从执念中解脱的钥匙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强求他人一定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学会爱自己,才能真正从执念中解脱出来。

当我们能够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就能够接纳不完美的他人。当我们内心足够充盈,就不再需要外界的肯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愿每个曾经较真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更能温柔待己。


樱飞心理咨询中心常年开设心理成长课及疗法课可以帮您疏导情绪缓解压力,欢迎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来进行选择。
联系热线:18264996697 18265180157微信同号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乖孩子”的沉默,是成长中最危险的信号
  临沂教育联盟网   临沂网站建设   青少年注意力培训   朱建军意向对话   临沂心理博客   临沂樱飞心理咨询中心   临沂教育宝
版权所有:临沂樱飞心理咨询中心    樱飞心理博客   鲁ICP备12004256号-5
网站关键词:临沂樱飞心理|临沂心理|临沂心理咨询|临沂心理咨询师培训|临沂心理辅导|儿童注意力训练|心理健康    技术支持:临沂教育联盟网
  咨询电话:0539-8133371  18265180157(同微信号)15615996176(同微信号)  客服QQ:969786807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新华一路与开阳路交汇处东100米路北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