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心简介
  • 新闻动态
  • 咨询导航
  • 心理学堂
  • 活动风采
  • 学术专栏
  • 心理留言
  • 联系我们
心理常识 | 婚姻情感 | 人际关系 | 亲子教育 | 性格调适 | 网瘾网恋 | 考试焦虑 | 职业指导 | 心理测评 | 心理商城 | 案例解析
  • 朱建军简介
  • 意象对话

总是容易紧张?或许是“自我客体化”在作祟 5个实用方法,帮你找回从容自信的...【点击查看】

失眠,可能是你的内心在“求救”!【点击查看】

如何养育出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深度解读亲子关系中的“镜映”与调谐【点击查看】

比起压抑情绪,建议你“暴露”它!【点击查看】

这朵云为何好看又好哭?心理学视角下的情感共振【点击查看】

高新区开展家庭教育大课堂,助力孩子“成人”又“成才”【点击查看】


  • 【心理常识】
  • 【婚姻情感】
  • 【人际关系】
  • 【亲子教育】
  • 【性格调适】
  • 【网瘾网恋】
  • 【考试焦虑】
  • 【职业指导】
  • 【心理测评】
  • 【心理商城】
  • 【案例解析】
  • 【课程推荐】
  • 【青少年注意力训练】
心理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常识

总是容易紧张?或许是“自我客体化”在作祟 5个实用方法,帮你找回从容自信的自己

添加时间:2025-09-14

你是否也曾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会议上准备充分的方案,一开口却头脑空白,说得结结巴巴;  
出门聚会,试穿无数衣服仍纠结不已,总觉得“不够好看”;  
就连玩剧本杀,也担心表现不好,怕被队友嫌弃……  

如果你经常如此,很可能属于“易紧张体质”,而背后真正的原因,是自我客体化。  

 一、什么是自我客体化?  

自我客体化,是指一个人做事情时,忽略自身的感受和需求,转而过度关注“别人会怎么看我”。  

比如:  
演讲时,你担心的不是内容清不清晰,而是“他们会不会觉得我不自信?”“我是不是看起来很差劲?”  
穿一件喜欢的衣服,先想到的却是“这个颜色是不是太嫩?”“别人会不会笑话我?”  

即使最终做了同样的选择,但每一个念头都在削弱你的自信,让你处于紧张和自我怀疑中。  

二、我们是如何变得“自我客体化”的?  

1. 童年期的“讨好模式”  
有些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一个“需要取悦”的抚养者。ta或许没有恶意,但很少表达满意或称赞。  
于是孩子学会了察言观色,优先考虑“怎样让对方高兴”,而非“我想要什么”。  
 就像松子的一生:她用一个鬼脸换取父亲的微笑,却也一生困在讨好的牢笼中。  

2. 严厉教育下的恐惧  
有些抚养者较为严苛,孩子稍有不足就会受批评。长期处于“怕做错”的压力中,孩子就会以外界评价为标准,而非信任自己的感受。  

3. 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  
父辈常生活在单位、大院、村落这类强集体环境中,“别人怎么看”直接影响到实际利益与人际关系。  

于是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  
 “你这样穿,别人会笑话。”  
 “还不结婚?我在外面都没面子!”  
“不会做家务,以后婆家看不起你!”  

这些声音潜移默化,让我们也习惯用“别人的眼光”审判自己。  
三、5个方法,帮你摆脱自我客体化  

1. 尊重自己的感受 🍃  
你的感受,是你与世界最真实的连接。  

喜欢什么口味、什么风格?  

什么样的生活让你觉得舒服?  


信任你的身体与情绪,它们比理性更早知道你真正需要什么。不在压抑中勉强自己,而是跟随感受做出选择。  

2. 明白:别人的看法,只是他们的投射 🎭  
我曾经遇到很多北大学生说起:  
在老家人眼里,考上北大非常了不起;  
但在北大,没人觉得这有什么特别。  

你看,同一件事,评价却完全不同——说明别人怎么看你,往往取决于他们自己所处的视角、背景、情绪,而与你本身关系不大。  

 3. 写“自我肯定日记” 📓  
容易自我客体化的人,擅长自我批评,却很少自我鼓励。  

试着每天写下3个做得好的小事,比如:  

“今天主动发言了”  

 “穿了我喜欢的颜色”  

 “尝试拒绝了我不喜欢的事”  


积累微小的肯定,你会逐渐相信:我的感受,值得尊重。  

 4. 使用“主体化叙事”转变语言模式 🗣  
别问:“别人会不会觉得不好看?”  
而是问:“我喜欢这样穿吗?我感觉舒服吗?这是否表达了我想要的?”  
把叙述的重点从“他们”拉回“我”——你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5. 从“比较”走向“合作” 🤝  
总与他人比较,只会陷入“我不如ta”或“我比ta强”的摇摆状态。  

尝试转换思路:  
 “ta这方面很棒,我可以向ta学习什么?”  
 “如果我们合作,是不是可以共同完成得更出色?”  

用合作代替比较,他人的优秀不再是一种威胁,而成为你成长中的资源。

 写在最后  
自我客体化,是一场把人生主权交给他人的游戏。时间越久,你越会感到空虚、迷茫和疲惫。  

而找回主体性,就是重新听见自己的声音,为自己的生命叙事。  

愿你从今天起,活得更像你自己——  

不是为了被谁认可,而是因为你真心喜欢这样的自己。  本文来源于网络。

周三成长小组报名进行中,在这里您可以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会有专业的老师帮您梳理情绪,会有同频的伙伴和您一起成长。

报名热线:18265180157 18264990157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失眠,可能是你的内心在“求救”!
  临沂教育联盟网   临沂网站建设   青少年注意力培训   朱建军意向对话   临沂心理博客   临沂樱飞心理咨询中心   临沂教育宝
版权所有:临沂樱飞心理咨询中心    樱飞心理博客   鲁ICP备12004256号-5
网站关键词:临沂樱飞心理|临沂心理|临沂心理咨询|临沂心理咨询师培训|临沂心理辅导|儿童注意力训练|心理健康    技术支持:临沂教育联盟网
  咨询电话:0539-8133371  18265180157(同微信号)15615996176(同微信号)  客服QQ:969786807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新华一路与开阳路交汇处东100米路北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