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压抑情绪,建议你“暴露”它!
我们总被教育“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真正的情绪稳定,不是压抑所有感受,而是学会听懂情绪在说什么。
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
工作压力大到崩溃,伴侣关心你,你却笑着说“没事,过阵子就好了”;
和家人发生争执,朋友来安慰,你却摇摇头说“她也是为我好,我能理解”。
表面上,我们保持冷静、体面、不动声色,符合了一个“成熟成年人”的标配。但事实上,这种所谓的“情绪控制”,很多时候只是在埋雷。
⸺❌⸺
一、控制情绪,其实是对情绪的压抑和忽视
我的朋友小深,曾在外企做小组长。拿着高薪,却活得疲惫不堪。
她常常因为下属一点小错就情绪爆发,事后又后悔不已。她知道自己不快乐,却从不敢辞职——一是怕找不到同等收入的工作,二是她每个月还要寄钱回家。
她试过很多方法:看情绪管理的书、上网查资料、甚至报名沟通课程……她以为控制住情绪就能平静下来。
结果却是:越控制,越崩溃。
下班后,她常因一点小事就对伴侣发火,晚上焦虑失眠,白天精神紧绷。她来找我时说:“我觉得自己像个快爆炸的气球。”
像小深这样,我们拼命想把情绪的洪水堵住,却不知道,水流从来宜疏不宜堵。你压下去的愤怒、藏起来的委屈、咽下去的疲惫,并不会自动消失。
它们只是悄悄积累,等待某天彻底爆发。
⸺🔍⸺
二、情绪背后,往往藏着你未说出口的渴望
在几次交谈后,我问小深:“如果暂时减少给家里的资助,多留点钱和时间给自己,会不会好一点?”
她立刻摇头,几乎是脱口而出:“不行!那样我会觉得很愧疚,像个白眼狼。”
原来,小深8岁时妈妈因生产意外去世。父亲一个人扛起家庭,不断告诉她:“你是长女,要帮爸爸照顾弟弟妹妹。”
于是她从小学会了做饭、做家务,牺牲玩耍时间回家带弟妹。长大后,“必须照顾家庭”成了她脑海中的循环播放的信念。
情绪从来不是敌人。
它是一个信使,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信号。
- 焦虑,是在说:我们还有没准备好的事;
- 抑郁,是在提醒:我们该停下来休息了;
- 愤怒,是在警告:我们的边界被侵犯了;
- 委屈,是在呼唤:请看见我、抱抱我吧。
每一个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正向的动机。
⸺❤️⸺
三、与其控制情绪,不如听懂它、接纳它
小深后来做了一次勇敢的决定。
她意识到那份高薪工作并不适合自己,只是在满足别人的期待。她开始慢慢接触自己真正喜欢的领域——旅游。
两年后,她成为了一名跨国导游,带着游客走遍不同国家。虽然转型期间收入不稳定,但她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
更神奇的是,当她不再把自己视为“牺牲者”,她与家人的关系反而变得更轻松、更亲密。
她说:“我不是不爱家人了,我只是学会了也爱自己。”
👇如果你也常常压抑情绪,不妨试试这两个方法:
❶ 为你情绪命名
当情绪来临时,别急着否定或隐藏它。试着说出它是什么:“我现在感到焦虑”“我有点委屈”“我正在生气”。为情绪命名的过程,就是你看见它、接纳它的开始。
❷ 意识到情绪是善意的
没有一种情绪是来害你的。它们都是你身体和心理最真实的反馈。听懂它们的提醒,你才会知道接下来该怎样照顾自己。
⸺🌈⸺
情绪就像心底的一条河流,你可以筑堤拦截,但它终会寻找到自己的出口。
最好的方式,是学会与它共处,任它流动,信任它带你走向更开阔的地方。
愿你也能读懂情绪向你发出的信号。
踏上那条通往真实自我的路。
周三成长小组报名进行中,在这里您可以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会有专业的老师帮您梳理情绪,会有同频的伙伴和您一起成长。
报名热线:18265180157 18264990157
下一条:这朵云为何好看又好哭?心理学视角下的情感共振